这是今天早报刊登的一则新闻, 内阁资政发唁函给A. Samad Ismail 的家属。
注意资政如何同时也在为我们书写了这段历史。由一个还活着的人,记述了一段他和死者的历史。只是,死者已不能与他对话,所以也不知道死者如果不认同这样的陈述,他的论点又会是什么。这段记述只是一个独白。
报章也没有刊登A. Samad Ismail 的 亲友对于资政这段记述的反应,也没有对这段历史有更深邃的探讨。这段记述变成了唯一,也是最有权威的历史的陈述。
这几年来,每每60年代的有关左派人士去世时,资政都会发唁函,做出同样的记述。这些唁函以独白的方式,在报章上,被书写成‘官方’所认可的正史。没有人发出质疑,一切便也盖棺定论。
在岛国,历史是只是一种独白罢了。
内阁资政李光耀前天发唁函给已故马来西亚前资深新闻工作者,并被形容为“独立斗士”的沙末依斯迈的儿子哈末,对他父亲的逝世表示哀悼。
李资政是在1953年受当时的《马来前锋报》总编辑尤素夫依萨所托,担任在紧急法令下被拘留的沙末依斯迈的代表律师后,到圣约翰岛上的拘留营首次同他见面。
在这封唁函中,李资政表示当他在复审委员会面前代表沙末依斯迈辩护时,得知当时的政治部有证据证明他是个共产主义分子,负责领导当年的马来亚反英同盟的马来人分支。
在沙末依斯迈获释后,两人成了朋友,李资政当年还邀请他和一起被拘留的蒂凡那,参与成立人民行动党的讨论。但是,在1957年党内的亲共和非共两派闹分裂之后,两人未曾见面。
李资政在唁函中对哈末说:“他知道我和我的同僚所要争取建立的是个非共社会主义国家。当《马来前锋报》在1957年迁往吉隆坡时,他也跟着去了吉隆坡。” 他说:“作为一名多产作家,他很能干,也很敏锐,很快就赢得了吉隆坡的巫统领导人的信任。这并不令我感到意外,因为他具有与生俱来的接受已改变的现实的能力。”
沙末依斯迈离开新加坡后,就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被移民局禁止入境。但是,李资政回忆说,当沙末依斯迈后来表示有意到新加坡探访他的家庭时,他于是建议取消对他的入境限制。在回去吉隆坡以后,他还写文章客观地描述新加坡马来人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以个人来说,我们是朋友。在政治上,我们却分道扬镳。”
沙末依斯迈是于上星期四在吉隆坡的医院病逝,享年84,身后留下遗孀哈芘芭及10名儿女。
他在17岁时考取高级剑桥文凭后,就加入1939年在新加坡创办的《马来前锋报》担任记者。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后,一批报人因不满日本统治而相继离开,他未足20岁便成为总编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