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Blowing in the Wind" - Bob Dylan
在岁末的到来,以这句歌词共勉之。
也是今年的所发生的:开心、伤心、失望、好、坏、成功、失败、羞愧的一切一切,最重要的注脚。
Tuesday, December 23, 2008
Saturday, December 06, 2008
无题
很久没写博客。
因为忙完了《大卫必佳》,就忙着赶稿。我和几位老师正合作编写一本关于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 的书。
这段日子,每天都在写。一早起来,打开电脑,就开始写,一直写到晚上。当然吃喝拉屎的时间还是有的。:)
挺享受这样的过程,有规律。只是,知道自己在经营文字这一方面,是门外汉,写起来,总是战战兢兢。开始写博客,就是为了这本书而做准备,磨练自己的文笔。
这段日子,发生了好多事,看着新闻,总觉得好颓丧,想写写东西,却觉得,文字的无力。然后,最近更看到和听到很多有关中国客工在新加坡工作所受的残酷待遇,触目惊心。我应该会继续跟进这些事,然后排一个戏。
2008岁末好像显得格外阴寒。希望只是感冒。但也希望人类不要在苟且。
因为忙完了《大卫必佳》,就忙着赶稿。我和几位老师正合作编写一本关于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 的书。
这段日子,每天都在写。一早起来,打开电脑,就开始写,一直写到晚上。当然吃喝拉屎的时间还是有的。:)
挺享受这样的过程,有规律。只是,知道自己在经营文字这一方面,是门外汉,写起来,总是战战兢兢。开始写博客,就是为了这本书而做准备,磨练自己的文笔。
这段日子,发生了好多事,看着新闻,总觉得好颓丧,想写写东西,却觉得,文字的无力。然后,最近更看到和听到很多有关中国客工在新加坡工作所受的残酷待遇,触目惊心。我应该会继续跟进这些事,然后排一个戏。
2008岁末好像显得格外阴寒。希望只是感冒。但也希望人类不要在苟且。
Friday, October 31, 2008
Thursday, October 23, 2008
BEN: 大卫必佳的心声
很多人对Michael Jackson最熟悉的歌应该从专辑Thriller 或 Off The Wall 开始。
Billy Jean, Beat it, 还有他那让人惊叹不已的Moon Walk舞步,强劲动感的节奏,到现在,你看那些Bollywood的歌舞片,还能看到MJ的影子。
当然MJ的私生活,还仍是许多人残酷笑话的材料。
我最喜爱MJ的歌曲是他在1972年唱的Ben。那时他才14岁,BEN是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11岁就已出道,但是唱片行却骗说他才9岁,制造出一个小天才的假象,让人以为可爱的小不点却能唱出如此动人的歌曲。
看到他那清纯的样子吗?据说年纪小小的他,常被爸爸虐打。在一次的访谈中,他吐露了那时小小的他,常常感到无比的孤独。
BEN 这首歌是一部有关老鼠的电影主题曲,说的是一个很孤独的男人Willard,却非常喜爱老鼠,而其中一只老鼠名字就叫BEN。Ben喜爱他的主人,但是后来嫉妒其他老鼠更获williard喜爱,而要害死 Willard.
孤独的孩子,唱 着孤独的老鼠的心声,尤其感人。
每次听到这首歌,小孩的嗓音,充满很多的渴望,很多的寂寞,让我的心隐隐作痛。
Billy Jean, Beat it, 还有他那让人惊叹不已的Moon Walk舞步,强劲动感的节奏,到现在,你看那些Bollywood的歌舞片,还能看到MJ的影子。
当然MJ的私生活,还仍是许多人残酷笑话的材料。
我最喜爱MJ的歌曲是他在1972年唱的Ben。那时他才14岁,BEN是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11岁就已出道,但是唱片行却骗说他才9岁,制造出一个小天才的假象,让人以为可爱的小不点却能唱出如此动人的歌曲。
看到他那清纯的样子吗?据说年纪小小的他,常被爸爸虐打。在一次的访谈中,他吐露了那时小小的他,常常感到无比的孤独。
BEN 这首歌是一部有关老鼠的电影主题曲,说的是一个很孤独的男人Willard,却非常喜爱老鼠,而其中一只老鼠名字就叫BEN。Ben喜爱他的主人,但是后来嫉妒其他老鼠更获williard喜爱,而要害死 Willard.
孤独的孩子,唱 着孤独的老鼠的心声,尤其感人。
每次听到这首歌,小孩的嗓音,充满很多的渴望,很多的寂寞,让我的心隐隐作痛。
Monday, October 13, 2008
The Wickedest Doing Good
"Capitalism is the astounding belief that the most wickedest of men will do the most wickedest of things for the greatest good of everyone. "
John Maynard Keynes
金融风暴到今天,还在狂风扫落叶。
不知道多少人的身价财产已经被卷入无底黑洞内。
现在听到的谴责都针对因为资本经济的放任自由,造成现在的惨淡局面。大家也纷纷指责银行的贪婪。星期天一千多名新加坡人,去了芳林公园示威,要求政府介入。
记得当年,政府曾鼓励民众把积蓄拿去投资,并保证新加坡的银行体系的健全。
我去银行时,发现很多的柜台服务人员不遗余力的推销。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她在柜台工作,备受上司的压力。银行认为储蓄利润少,所以要柜台服务人员尽量推销投资产品,而柜台服务人员的工作表现,酒以兜售多少投资产品为绳准。于是,柜台服务人员不得不努力的兜售。当然,兜售时,更不忘提醒,产品能带来的利润,而且会比储蓄来得丰厚。当顾客觉得有兴趣时,柜台服务人员就让投资顾问来服务顾客。投资顾问(而不是投资产品销售员)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仿佛就是为顾客的利益而给予意见。这个名字却匿藏了这项服务的终极目标:销售产品,增加银行利润。
是的,Keynes的话,言犹在耳。
现在发生事情了,而且又是和政联有莫大联系的银行,政府却没表现立场。可怜民众的钱可能一江东水。
昨天,听到的是,国际舆论纷纷要求自由市场需要更多的监督。然后听说,英国政府将会出资拯救英国的四大银行,并会取得银行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自由市场现在出现了政府的干预。以保护民众的利益为理由,经济资源又回到了政府的手上。现在,政府的力量更大了。反讽的是,现在的情,仿佛是资本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的崛起,一如马克思所预言。只是,少了群众的革命,但却看到肇事者,毫无损伤,还大捞一笔。
John Maynard Keynes
金融风暴到今天,还在狂风扫落叶。
不知道多少人的身价财产已经被卷入无底黑洞内。
现在听到的谴责都针对因为资本经济的放任自由,造成现在的惨淡局面。大家也纷纷指责银行的贪婪。星期天一千多名新加坡人,去了芳林公园示威,要求政府介入。
记得当年,政府曾鼓励民众把积蓄拿去投资,并保证新加坡的银行体系的健全。
我去银行时,发现很多的柜台服务人员不遗余力的推销。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她在柜台工作,备受上司的压力。银行认为储蓄利润少,所以要柜台服务人员尽量推销投资产品,而柜台服务人员的工作表现,酒以兜售多少投资产品为绳准。于是,柜台服务人员不得不努力的兜售。当然,兜售时,更不忘提醒,产品能带来的利润,而且会比储蓄来得丰厚。当顾客觉得有兴趣时,柜台服务人员就让投资顾问来服务顾客。投资顾问(而不是投资产品销售员)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仿佛就是为顾客的利益而给予意见。这个名字却匿藏了这项服务的终极目标:销售产品,增加银行利润。
是的,Keynes的话,言犹在耳。
现在发生事情了,而且又是和政联有莫大联系的银行,政府却没表现立场。可怜民众的钱可能一江东水。
昨天,听到的是,国际舆论纷纷要求自由市场需要更多的监督。然后听说,英国政府将会出资拯救英国的四大银行,并会取得银行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自由市场现在出现了政府的干预。以保护民众的利益为理由,经济资源又回到了政府的手上。现在,政府的力量更大了。反讽的是,现在的情,仿佛是资本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的崛起,一如马克思所预言。只是,少了群众的革命,但却看到肇事者,毫无损伤,还大捞一笔。
Sunday, October 12, 2008
快乐吃了我
最近看到一个广告。
这个广告的概念其实不新。以前也有类似的广告。
番薯快乐地进入厨房工厂,愉快地被刀子削成一片片的薯片,享受着被撒上盐(怎么伤口不会痛呢?),包装后,满怀的希望被人类大快朵颐。
画面的颜色鲜艳,配乐轻快,原来番薯这么的希望被吃,原来番薯一生下来,便悉天命,知道自己就是人类的腹中物,功德无量!
刺激消费的欲望,被合理化并转化成这么残酷的意象,也凸显人的自大。人一厢情愿地笃信自己是主宰世间万物的上帝,万物皆是为人类而存在。
有时想,人处处想要了解这世界的一切,目的不是因为对一切现象的敬畏,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控制一切。
人越想要控制,却忘了,自己也是这个现象的一部分。恐怕,最需要了解的不是外在现象,而是人。
这个广告的概念其实不新。以前也有类似的广告。
番薯快乐地进入厨房工厂,愉快地被刀子削成一片片的薯片,享受着被撒上盐(怎么伤口不会痛呢?),包装后,满怀的希望被人类大快朵颐。
画面的颜色鲜艳,配乐轻快,原来番薯这么的希望被吃,原来番薯一生下来,便悉天命,知道自己就是人类的腹中物,功德无量!
刺激消费的欲望,被合理化并转化成这么残酷的意象,也凸显人的自大。人一厢情愿地笃信自己是主宰世间万物的上帝,万物皆是为人类而存在。
有时想,人处处想要了解这世界的一切,目的不是因为对一切现象的敬畏,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控制一切。
人越想要控制,却忘了,自己也是这个现象的一部分。恐怕,最需要了解的不是外在现象,而是人。
Friday, October 10, 2008
I HAVE LOST EVERYTHING BUT I HAVE NO REGRETS by JB JEYARETNAM
An Excerpt of the Introduciton to
MAKE IT RIGHT FOR SINGAPORE
published in 2000
by Joshua Benjamin Jeyaretnam
I have, as a result of going into politics,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 bank account to speak of and do not own any property in Singapore nor hold any stocks or shares in any company. My practice has suffered as a result of my entering into politics way back in 1971. I drive a car but it is one that my son has lent me. I count it as the Grace of providence that I have not been detained and made to spend long years in prison like Mr Chia Thia Poh who spent 23 years in prison and often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This book is my humble presentation to the people who in any democratic society are the final judges of what is good for the society they live in. The speeches have one constant theme running through them. That in any democratic society it is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 the people - who matter.
That they should determine collectively the good of the society and not have it determined for them by anyone above them, however benevolent.
That the society as a whole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its affair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making of decisions that affect them.
That power belongs to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only exercises powers delegated to it by the people.
That the people are the masters and not the government which is only a servant of the people.
That if this does not obtain in any society it ceases to be a democratic society and the people are reduced to being slaves in their own country. Slaves have no say in what their master ordains for them.
It follows that in every democratic society, the individual matters, however lowly he may be. The dustman is as much entitled to his dignity and the rights to preserve that dignity as the highest person in the land is.
These rights which have been termed human rights are inalienable and no person should be deprived of them even in the supposed interest of the community. It is a blot on the community even if one person is deprived of his rights.
It is only by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every single individual that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is protected.
The rights are those that are necessary to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s dignity as a human being.
The rights to housing, education, medical care, food and clothing. Besides these material rights, are those inalienable rights but no less important. The right to liberty, freedom from arbitrary arrest, to think, to speak his mind, to associate with his fellow beings in speaking together, to move freely and the right to live his life without fear under the law.
To know what the law to which he has agreed through his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prohibits him from doing and to live his life fully without transgressing the law. That he can only be deprived of any of his rights after it has been proven to him that he had broken his contract with his fellow members of society.
Deprive a human being of these inalienable rights and you make him less than a human being however well off he may be materially.
A person loses his dignity if he is not allowed to think and give utterance to his thoughts whether alone or in the company of others. I am a passionate believer in all these. We are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creation when we have taken on the image of God.
The speeches scan the period from June 1997 to November 1999. Although a full Parliament was in place in January, Parliament did not meet until the end of May. The government functioned without Parliament. In a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government takes its authority from Parliament but in Singapore the government was constituted and exercised power before Parliament was sworn in. This was also the position after the 1988 and 1991 elections..
The right to justic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rights. Indeed it is justice that protects and safeguards human rights. I am concerned at some unhealthy trends in Singapor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criminal justice - the part of justice which protects human liberty and freedom. It is a concern that many lawyers in Singapore share.
It is my hope that Singaporeans may find some inspiration in my speeches. Although, as I said,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 regrets.
My reward has been the esteem I have met everywhere I go in Singapore and that is something no amount of money can buy.
I thank God that he has given me the health and strength to render such service as I have tried to from 1971.
- J.B. Jeyaretnam (1926 - 2008)
MAKE IT RIGHT FOR SINGAPORE
published in 2000
by Joshua Benjamin Jeyaretnam
I have, as a result of going into politics,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 bank account to speak of and do not own any property in Singapore nor hold any stocks or shares in any company. My practice has suffered as a result of my entering into politics way back in 1971. I drive a car but it is one that my son has lent me. I count it as the Grace of providence that I have not been detained and made to spend long years in prison like Mr Chia Thia Poh who spent 23 years in prison and often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This book is my humble presentation to the people who in any democratic society are the final judges of what is good for the society they live in. The speeches have one constant theme running through them. That in any democratic society it is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 the people - who matter.
That they should determine collectively the good of the society and not have it determined for them by anyone above them, however benevolent.
That the society as a whole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its affair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making of decisions that affect them.
That power belongs to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only exercises powers delegated to it by the people.
That the people are the masters and not the government which is only a servant of the people.
That if this does not obtain in any society it ceases to be a democratic society and the people are reduced to being slaves in their own country. Slaves have no say in what their master ordains for them.
It follows that in every democratic society, the individual matters, however lowly he may be. The dustman is as much entitled to his dignity and the rights to preserve that dignity as the highest person in the land is.
These rights which have been termed human rights are inalienable and no person should be deprived of them even in the supposed interest of the community. It is a blot on the community even if one person is deprived of his rights.
It is only by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every single individual that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is protected.
The rights are those that are necessary to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s dignity as a human being.
The rights to housing, education, medical care, food and clothing. Besides these material rights, are those inalienable rights but no less important. The right to liberty, freedom from arbitrary arrest, to think, to speak his mind, to associate with his fellow beings in speaking together, to move freely and the right to live his life without fear under the law.
To know what the law to which he has agreed through his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prohibits him from doing and to live his life fully without transgressing the law. That he can only be deprived of any of his rights after it has been proven to him that he had broken his contract with his fellow members of society.
Deprive a human being of these inalienable rights and you make him less than a human being however well off he may be materially.
A person loses his dignity if he is not allowed to think and give utterance to his thoughts whether alone or in the company of others. I am a passionate believer in all these. We are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creation when we have taken on the image of God.
The speeches scan the period from June 1997 to November 1999. Although a full Parliament was in place in January, Parliament did not meet until the end of May. The government functioned without Parliament. In a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government takes its authority from Parliament but in Singapore the government was constituted and exercised power before Parliament was sworn in. This was also the position after the 1988 and 1991 elections..
The right to justic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rights. Indeed it is justice that protects and safeguards human rights. I am concerned at some unhealthy trends in Singapor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criminal justice - the part of justice which protects human liberty and freedom. It is a concern that many lawyers in Singapore share.
It is my hope that Singaporeans may find some inspiration in my speeches. Although, as I said,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 regrets.
My reward has been the esteem I have met everywhere I go in Singapore and that is something no amount of money can buy.
I thank God that he has given me the health and strength to render such service as I have tried to from 1971.
- J.B. Jeyaretnam (1926 - 2008)
Sunday, October 05, 2008
700,000,000,000
700,000,000,000
这个天文数字是来填补贪婪的人留下来的漏子。而,这只是美国要付出的代价。欧盟也正在担心几时风暴会袭击欧洲。到时,还不懂又要投入多少的钱。
有人指银行贪婪。也有人指责政客也逃不了关系。
最可怕的是,即使钱砸下去了,也不能解决金融界里的问题。
这几十年来,资本主义的抬头,带起了投机的风气,无止境的消费,肆虐的贪婪。
每个国家都投入了这样的一个循环。大家都知道,没有经济,没有消费,这个世界就运行不了。但是,大家也知道,这样的耗费,世界迟早就会玩完。
可是,好象也回不了头。
大家都深陷泥泞。能做的就是,尽量拖延末日的到来。
这个天文数字是来填补贪婪的人留下来的漏子。而,这只是美国要付出的代价。欧盟也正在担心几时风暴会袭击欧洲。到时,还不懂又要投入多少的钱。
有人指银行贪婪。也有人指责政客也逃不了关系。
最可怕的是,即使钱砸下去了,也不能解决金融界里的问题。
这几十年来,资本主义的抬头,带起了投机的风气,无止境的消费,肆虐的贪婪。
每个国家都投入了这样的一个循环。大家都知道,没有经济,没有消费,这个世界就运行不了。但是,大家也知道,这样的耗费,世界迟早就会玩完。
可是,好象也回不了头。
大家都深陷泥泞。能做的就是,尽量拖延末日的到来。
Wednesday, October 01, 2008
JBJ
很多次在地铁站外面看到他。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他长得很高的。屹立在熙攘往返的人群中,兜售着“铁锤”报。远处看,他真象是一只
‘铁锤”。
有人跟他买,还叫他在报上签名。他笑了,笑容有点腼腆,和传闻中,报章上的报道,PAP的渲染,有很大的出路,没有咄咄逼人的感觉。或许,只有面对不公义时,他才会变得强悍。只见他低下头,签了名,然后再跟那人说了几句话后,他的动作变得大而有力。“铁锤”正在挥舞着他的生命,让人生敬生畏。
我看着找他签名的那个人:身体有点退缩,不知道为什么当初要找他签名。或许常在电视上看到他,或许是因为同情,甚至怜悯这位老人家多次遭到当权者的羞辱,所以就伸出同情的手。但是,当直接面对了他,却被他吓着了。
被温驯的新加坡人碰到了这么顽强的斗志,总觉得哆嗦。
如果他是胜利者,这样的斗志就被渲染成是一种崇高道德式的付出,接受并敬仰,是大体。可惜的是,他没有成功,甚至多次的被羞辱。新加坡人面对了他,因此显得如此的局促不安。看到他,就觉得内心里那处被叮着了。所以,在他面前,我们总显得过于渺小。于是,以同情和怜悯的心对待他,这样,大家会好过一点,也没那么的自卑,也算是一种补偿。
他看到了找他签名的那个人的窘态。他点点头,那人微笑,然后走了。
”铁锤”继续兜售他的报纸。
昨天,他走了。
今天,我们哀悼。我们到底哀悼什么?哀悼他壮志未酬?还是哀悼自己。哀悼,我们没有他一样的勇气?还是哀悼,连情感转移的对象都没有了。
十分钟后,一切会恢复正常。而且,从此以后,没人会在你回家时,在地铁站外提醒着你,抗争的斗志是不分失败者或是胜利者的。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他长得很高的。屹立在熙攘往返的人群中,兜售着“铁锤”报。远处看,他真象是一只
‘铁锤”。
有人跟他买,还叫他在报上签名。他笑了,笑容有点腼腆,和传闻中,报章上的报道,PAP的渲染,有很大的出路,没有咄咄逼人的感觉。或许,只有面对不公义时,他才会变得强悍。只见他低下头,签了名,然后再跟那人说了几句话后,他的动作变得大而有力。“铁锤”正在挥舞着他的生命,让人生敬生畏。
我看着找他签名的那个人:身体有点退缩,不知道为什么当初要找他签名。或许常在电视上看到他,或许是因为同情,甚至怜悯这位老人家多次遭到当权者的羞辱,所以就伸出同情的手。但是,当直接面对了他,却被他吓着了。
被温驯的新加坡人碰到了这么顽强的斗志,总觉得哆嗦。
如果他是胜利者,这样的斗志就被渲染成是一种崇高道德式的付出,接受并敬仰,是大体。可惜的是,他没有成功,甚至多次的被羞辱。新加坡人面对了他,因此显得如此的局促不安。看到他,就觉得内心里那处被叮着了。所以,在他面前,我们总显得过于渺小。于是,以同情和怜悯的心对待他,这样,大家会好过一点,也没那么的自卑,也算是一种补偿。
他看到了找他签名的那个人的窘态。他点点头,那人微笑,然后走了。
”铁锤”继续兜售他的报纸。
昨天,他走了。
今天,我们哀悼。我们到底哀悼什么?哀悼他壮志未酬?还是哀悼自己。哀悼,我们没有他一样的勇气?还是哀悼,连情感转移的对象都没有了。
十分钟后,一切会恢复正常。而且,从此以后,没人会在你回家时,在地铁站外提醒着你,抗争的斗志是不分失败者或是胜利者的。
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他们在跳舞!真好!
昨天,新加坡沉醉于Formula One的喧嚣。
的确,我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新加坡夜景。在F1开始前,常经过赛车场,看到很多的外籍劳工日以继夜的赶工,还曾担心万一工赶不完,怎么办。
在赛车场附近,有另一群外籍劳工也不分昼夜的赶工,忙着在建IR。你可以想像,两年后,当IR竣工,新加坡的市区风景线会有另一种风貌。
在我们欢呼赛车的精彩,赞许新加坡的成功,然后尽情的欢舞之即,展望新加坡将迈入另一个新的纪元时,我们是否忘了为这个赛事地点流下了血汗的外籍劳工呢?或者,因为提供了他们就业机会,付了薪金(即使是廉价的),这是一项公平的交易。
同一天,我在小印度跟一群外籍家庭雇佣和客工排戏。到了最后,编舞(也是来自尼泊尔的外来人才)放了一段音乐,让他们先发挥。音乐一起,从开始的拘谨,很快的,客工和雇佣很尽情的舞动身躯,霎时,听到的是笑声,让人深深的感动。跳完后,客工Abul Talib说:好久没这么跳舞。
在一旁刚好有一个雇主,陪着她的雇佣来看看雇佣每个星期日来做什么。我看到雇主微笑着看他们在跳舞。然后雇主跟我说:真好!
是的,真好!
他们需要的是空间。但是,这个空间是隐蔽,不公开的。我们会让客工在赛车场上跳舞欢庆他们的努力吗?常看到的画面是:新加坡人欢愉的在场地拍照,但是,客工则在一旁看着我们享受着他们的辛劳。
我们需要他们,却没有想过他们的需要。实在不能想像,为什么政府决定引进这么多的客工,竟连最起码的住宿问题都没有考虑。
在夸自己的成功时,在享受着成功,有没有想想有十万名客工竟然没有床睡觉?
而要为客工建宿舍,却引来这么大的反抗?
歌舞升平的背后,是无情的面孔。
的确,我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新加坡夜景。在F1开始前,常经过赛车场,看到很多的外籍劳工日以继夜的赶工,还曾担心万一工赶不完,怎么办。
在赛车场附近,有另一群外籍劳工也不分昼夜的赶工,忙着在建IR。你可以想像,两年后,当IR竣工,新加坡的市区风景线会有另一种风貌。
在我们欢呼赛车的精彩,赞许新加坡的成功,然后尽情的欢舞之即,展望新加坡将迈入另一个新的纪元时,我们是否忘了为这个赛事地点流下了血汗的外籍劳工呢?或者,因为提供了他们就业机会,付了薪金(即使是廉价的),这是一项公平的交易。
同一天,我在小印度跟一群外籍家庭雇佣和客工排戏。到了最后,编舞(也是来自尼泊尔的外来人才)放了一段音乐,让他们先发挥。音乐一起,从开始的拘谨,很快的,客工和雇佣很尽情的舞动身躯,霎时,听到的是笑声,让人深深的感动。跳完后,客工Abul Talib说:好久没这么跳舞。
在一旁刚好有一个雇主,陪着她的雇佣来看看雇佣每个星期日来做什么。我看到雇主微笑着看他们在跳舞。然后雇主跟我说:真好!
是的,真好!
他们需要的是空间。但是,这个空间是隐蔽,不公开的。我们会让客工在赛车场上跳舞欢庆他们的努力吗?常看到的画面是:新加坡人欢愉的在场地拍照,但是,客工则在一旁看着我们享受着他们的辛劳。
我们需要他们,却没有想过他们的需要。实在不能想像,为什么政府决定引进这么多的客工,竟连最起码的住宿问题都没有考虑。
在夸自己的成功时,在享受着成功,有没有想想有十万名客工竟然没有床睡觉?
而要为客工建宿舍,却引来这么大的反抗?
歌舞升平的背后,是无情的面孔。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白色空间
戏剧盒
白色空间之编剧系列 II
召集中文剧本创作人
详情:为期18 个月的剧本引导创作室
报名截止日期:2008 年10月15日
什么是《白色空间-编剧系列》?
《编剧系列》是个编剧孵化室。这个企划的宗旨是为本地华语剧团培养优秀的编剧人才和新的剧本作品。
由于本地的华语戏剧圈缺乏创作新秀,戏剧盒希望这项企划能够成为这些人才入行的一个平台,同时也为本地的戏剧圈注入新生命。
戏剧盒于2007年推出了《白色空间之编剧系列》,选出了6位新剧本创作者和资深编剧们通过定期的沟通与互动,催生了新一波的原创剧本。在经过一年的孵化及引导工作后,这些华语剧场的新秀们的剧本已在2008年新加坡戏剧节中公开演读。
孵化室的运作方式
随着编剧系列 I 的剧本迈向另一个里程碑,我们也要开始为新一批的剧本展开孵化工作。
4 位经验丰富的本地编剧柯思仁、张子健、黄浩威和李世炬将担任《编剧系列》的引导者。他们会各自负责引导1至2位参与者的创作。引导者将会以交流、辅导的方式和参与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孵化过程。这期间,每位参与者也将会有至少两次的剧本演读会。
最后,戏剧盒将在参与者和引导者当中各选出2至3部剧作公开演出。
编剧系列II
有意者须以中文进行创作,而且未曾或发表不超过2部被公演的舞台剧本便可报名参加。
有意者请将以下文件连同个人资料(包括联络方式)以电邮或邮寄的方式递交至戏剧盒。
截至日期:2008年10月15日
地址:14A-C Trengganu Street, Singapore 058468
电邮: blancspace@dramabox.org
必定呈交文件包括:
1. 一篇不超过500字的剧本简介或原创故事节录。
2. 一篇个人介绍,以让引导者们能更了解申请者的背景及想创作剧本的理念。
任意呈交文件有:
3. 一篇关于您对戏剧盒的了解及印象的短文。
4. 表达希望向那位引导者受导的意愿及原因。
欲知更多详情, 请查阅: http://blancspaceplaywright.blogspot.com
关于引导者
李世炬
目前为戏剧盒艺术工作伙伴。曾经编写、执导的作品有《继续便秘》(编、导),《逃亡》(与郭庆亮联合执导)、《Hazy Love 97》、论坛剧场 《吃饱了吗?》、《在晴朗的一天出发》(2002)及《我的香蕉你分给别人吃》(1999)。他在2000年联合执导的《静静燃烧的夜》,也深受媒体的好评。
柯思仁
目前是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学与研究重点是现代文学,剧场与表演。编写的剧作有:《舞国女皇》(与刘晓义合著),《骨骨》,《市中隐者》,《刺客·乩童·按摩女郎》,《适度的梦》(后二者与陈英豪合著);也出版了两本剧本集。2006年新加坡艺术节的《独在家乡为异客》也改编自思仁的剧本,以及他与黄浩威合著的书信散文集《如果岛国,一个离人》。
黄浩威
目前在初级学院任教,除诗歌、散文与剧本创作外,也写社会与戏剧评论。著有书信散文集《如果岛国·一个离人》(与柯思仁合著),以及散文与社会评论集《查无此城》。浩威与Alfian Sa’at合编的多语舞台剧《逃亡》获海峡时报Life! 戏剧奖最佳剧本提名。其他剧作包括《禁事(不可考)》、《欲望岛屿》(Life! 戏剧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如果岛国,一个离人》也被改编成舞台剧《独在家乡为异客》,于2006年新加坡艺术节搬演。
张子健
现任十指帮总舵主,近期编导的剧包括第5届Life!戏剧奖最佳剧作“Furthest North, Deepest South”和荣获第6届Life!戏剧奖最佳导演奖的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他在1998年创作的 《Pan Island Expressway》(PIE)受到广大的注目,并让他获得新加坡剧作家奖一等奖。子健也在2006年获颁国家艺术理事会的青年艺术家奖。
Monday, September 08, 2008
A. Samad Ismail (续) - 历史的独白
这是今天早报刊登的一则新闻, 内阁资政发唁函给A. Samad Ismail 的家属。
注意资政如何同时也在为我们书写了这段历史。由一个还活着的人,记述了一段他和死者的历史。只是,死者已不能与他对话,所以也不知道死者如果不认同这样的陈述,他的论点又会是什么。这段记述只是一个独白。
报章也没有刊登A. Samad Ismail 的 亲友对于资政这段记述的反应,也没有对这段历史有更深邃的探讨。这段记述变成了唯一,也是最有权威的历史的陈述。
这几年来,每每60年代的有关左派人士去世时,资政都会发唁函,做出同样的记述。这些唁函以独白的方式,在报章上,被书写成‘官方’所认可的正史。没有人发出质疑,一切便也盖棺定论。
在岛国,历史是只是一种独白罢了。
内阁资政李光耀前天发唁函给已故马来西亚前资深新闻工作者,并被形容为“独立斗士”的沙末依斯迈的儿子哈末,对他父亲的逝世表示哀悼。
李资政是在1953年受当时的《马来前锋报》总编辑尤素夫依萨所托,担任在紧急法令下被拘留的沙末依斯迈的代表律师后,到圣约翰岛上的拘留营首次同他见面。
在这封唁函中,李资政表示当他在复审委员会面前代表沙末依斯迈辩护时,得知当时的政治部有证据证明他是个共产主义分子,负责领导当年的马来亚反英同盟的马来人分支。
在沙末依斯迈获释后,两人成了朋友,李资政当年还邀请他和一起被拘留的蒂凡那,参与成立人民行动党的讨论。但是,在1957年党内的亲共和非共两派闹分裂之后,两人未曾见面。
李资政在唁函中对哈末说:“他知道我和我的同僚所要争取建立的是个非共社会主义国家。当《马来前锋报》在1957年迁往吉隆坡时,他也跟着去了吉隆坡。” 他说:“作为一名多产作家,他很能干,也很敏锐,很快就赢得了吉隆坡的巫统领导人的信任。这并不令我感到意外,因为他具有与生俱来的接受已改变的现实的能力。”
沙末依斯迈离开新加坡后,就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被移民局禁止入境。但是,李资政回忆说,当沙末依斯迈后来表示有意到新加坡探访他的家庭时,他于是建议取消对他的入境限制。在回去吉隆坡以后,他还写文章客观地描述新加坡马来人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以个人来说,我们是朋友。在政治上,我们却分道扬镳。”
沙末依斯迈是于上星期四在吉隆坡的医院病逝,享年84,身后留下遗孀哈芘芭及10名儿女。
他在17岁时考取高级剑桥文凭后,就加入1939年在新加坡创办的《马来前锋报》担任记者。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后,一批报人因不满日本统治而相继离开,他未足20岁便成为总编辑。
注意资政如何同时也在为我们书写了这段历史。由一个还活着的人,记述了一段他和死者的历史。只是,死者已不能与他对话,所以也不知道死者如果不认同这样的陈述,他的论点又会是什么。这段记述只是一个独白。
报章也没有刊登A. Samad Ismail 的 亲友对于资政这段记述的反应,也没有对这段历史有更深邃的探讨。这段记述变成了唯一,也是最有权威的历史的陈述。
这几年来,每每60年代的有关左派人士去世时,资政都会发唁函,做出同样的记述。这些唁函以独白的方式,在报章上,被书写成‘官方’所认可的正史。没有人发出质疑,一切便也盖棺定论。
在岛国,历史是只是一种独白罢了。
内阁资政李光耀前天发唁函给已故马来西亚前资深新闻工作者,并被形容为“独立斗士”的沙末依斯迈的儿子哈末,对他父亲的逝世表示哀悼。
李资政是在1953年受当时的《马来前锋报》总编辑尤素夫依萨所托,担任在紧急法令下被拘留的沙末依斯迈的代表律师后,到圣约翰岛上的拘留营首次同他见面。
在这封唁函中,李资政表示当他在复审委员会面前代表沙末依斯迈辩护时,得知当时的政治部有证据证明他是个共产主义分子,负责领导当年的马来亚反英同盟的马来人分支。
在沙末依斯迈获释后,两人成了朋友,李资政当年还邀请他和一起被拘留的蒂凡那,参与成立人民行动党的讨论。但是,在1957年党内的亲共和非共两派闹分裂之后,两人未曾见面。
李资政在唁函中对哈末说:“他知道我和我的同僚所要争取建立的是个非共社会主义国家。当《马来前锋报》在1957年迁往吉隆坡时,他也跟着去了吉隆坡。” 他说:“作为一名多产作家,他很能干,也很敏锐,很快就赢得了吉隆坡的巫统领导人的信任。这并不令我感到意外,因为他具有与生俱来的接受已改变的现实的能力。”
沙末依斯迈离开新加坡后,就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被移民局禁止入境。但是,李资政回忆说,当沙末依斯迈后来表示有意到新加坡探访他的家庭时,他于是建议取消对他的入境限制。在回去吉隆坡以后,他还写文章客观地描述新加坡马来人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以个人来说,我们是朋友。在政治上,我们却分道扬镳。”
沙末依斯迈是于上星期四在吉隆坡的医院病逝,享年84,身后留下遗孀哈芘芭及10名儿女。
他在17岁时考取高级剑桥文凭后,就加入1939年在新加坡创办的《马来前锋报》担任记者。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后,一批报人因不满日本统治而相继离开,他未足20岁便成为总编辑。
夜间Formula One (续)
说白了,夜间赛车,只是个哗众取宠的概念。为了要出位,就想出了叟主意。可是,这样反而更浪费资源。当然,最后,只要抬出带来的经济效应能够抵消成本,就光明正大的为所欲为了。但是,所谓的成本计算,肯定没有包括带来的相关环境问题的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和社会成本。
有人说,这些opportunity cost非常的intangible,看不到,也很难计算出来。难道所谓的“品牌”就很容易计算出它能带来的利润吗?
就看你是有心还是没心。
有人说,这些opportunity cost非常的intangible,看不到,也很难计算出来。难道所谓的“品牌”就很容易计算出它能带来的利润吗?
就看你是有心还是没心。
Sunday, September 07, 2008
A Samad Ismail
又一个历史的消失。但是,没有太多人会在意。他好像就没出现过。
A. Samad Ismail 死亡的消息,只刊登在报章的一个角落。
在书写PAP的历史,不可以少了他的声音。可是,我们在学校里的历史书,都没听过他的名字。
Date: Friday, September 5, 2008, 10:53 AM
Sep 4, 08 7:06pm
Veteran journalist A Samad Ismail passed away at 6pm this evening at the Pantai Medical Centre in Kuala Lumpur. He was 84.
Samad, who is affectionately known as Pak Samad, had been suffering from lung infection and was hopsitalised on Aug 25.
His remains will be buried at the Muslim cemetery in Bukit Kiara after Friday prayers tomorrow.
Samad was born and educated in Singapore. He completed his Senior Cambridge in 1940, just before World War II began, and entered journalism almost immediately, starting as a cub reporter in the newly established Malay daily, Utusan Melayu.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he did editorial work for the Japanese-sponsored, Berita Malai. The returning British jailed him in 1946 but only briefly.
After the war, he returned to Utusan Melayu as the assistant editor and his influence helped to promote Malay nationalism.
Former ISA detainee
His close ties to left-wing Malay nationalists and his anti-colonial stance led to a second arrest in 1951. Upon his release in 1953, he returned to his job at Utusan Melayu and became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along with Lee Kuan Yew.
However, disagreements with both Lee and with the Utusan Melayu saw him
leaving for Kuala Lumpur in 1959. There, he would head the Berita Harian and later the New Straits Times.
He remained a strong advocate of the Malay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continued to explore the complex dimensions of race and politics in Malaysia.
He expressed some of these thoughts through his Malaynovels which he began writing in the early 1960s.
In 1976, he was again arrested under the Malaysian Internal Security Act and was not released until 1981. Upon his release, he returned to the New Straits Times and took up the position as editorial advisor.He retired from journalism in 1988.
In 1994, Samad received the Ramon Magsaysay Award for Journalism,
Literature and Creative Communication Arts. He was
recognised "for applying his intellect and journalistic skills to champion
national independence, cultural revival, and democratic
nation-building in Malaysia."
__._,_.___
A. Samad Ismail 死亡的消息,只刊登在报章的一个角落。
在书写PAP的历史,不可以少了他的声音。可是,我们在学校里的历史书,都没听过他的名字。
Date: Friday, September 5, 2008, 10:53 AM
Sep 4, 08 7:06pm
Veteran journalist A Samad Ismail passed away at 6pm this evening at the Pantai Medical Centre in Kuala Lumpur. He was 84.
Samad, who is affectionately known as Pak Samad, had been suffering from lung infection and was hopsitalised on Aug 25.
His remains will be buried at the Muslim cemetery in Bukit Kiara after Friday prayers tomorrow.
Samad was born and educated in Singapore. He completed his Senior Cambridge in 1940, just before World War II began, and entered journalism almost immediately, starting as a cub reporter in the newly established Malay daily, Utusan Melayu.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he did editorial work for the Japanese-sponsored, Berita Malai. The returning British jailed him in 1946 but only briefly.
After the war, he returned to Utusan Melayu as the assistant editor and his influence helped to promote Malay nationalism.
Former ISA detainee
His close ties to left-wing Malay nationalists and his anti-colonial stance led to a second arrest in 1951. Upon his release in 1953, he returned to his job at Utusan Melayu and became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along with Lee Kuan Yew.
However, disagreements with both Lee and with the Utusan Melayu saw him
leaving for Kuala Lumpur in 1959. There, he would head the Berita Harian and later the New Straits Times.
He remained a strong advocate of the Malay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continued to explore the complex dimensions of race and politics in Malaysia.
He expressed some of these thoughts through his Malaynovels which he began writing in the early 1960s.
In 1976, he was again arrested under the Malaysian Internal Security Act and was not released until 1981. Upon his release, he returned to the New Straits Times and took up the position as editorial advisor.He retired from journalism in 1988.
In 1994, Samad received the Ramon Magsaysay Award for Journalism,
Literature and Creative Communication Arts. He was
recognised "for applying his intellect and journalistic skills to champion
national independence, cultural revival, and democratic
nation-building in Malaysia."
__._,_.___
Saturday, September 06, 2008
夜间 Formula One
为了夜间赛车,市区的街道都装上了照明灯。
届时,夜间进行赛车,照明灯一亮,跑道宛如日间。
奇怪,既是夜间赛车,为什么要把跑道弄到白天一样?干脆在白天赛车,不就会省事,省电,还有,还可以让住在附近的人,晚上可以安眠。
届时,夜间进行赛车,照明灯一亮,跑道宛如日间。
奇怪,既是夜间赛车,为什么要把跑道弄到白天一样?干脆在白天赛车,不就会省事,省电,还有,还可以让住在附近的人,晚上可以安眠。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Char Kuay Teow
我的嘴很吊。
特别是心情不好时,更讲究吃什么。
口腹之欲不是什么罪。小时读射雕英雄传,觉得洪七公和一般侠客很不同。其他的侠客都好像不食烟火,但是洪七公对吃是那么的讲究;为了吃黄蓉煮的佳肴,差点把绝学降龙十八掌倾囊传授给苯如呆鹅的郭靖;即使身受重伤,吃了甘甜鲜美的大海蚌肉,霎时元气了恢复许多。在神雕侠侣里,和西毒欧阳锋斗得昏天暗地,杨过一递过食物,洪七公即刻接过,还说:“等吃了,再打过!”太眩了,美食当前,天下第一,也不过是一堆牛粪。侠义客也要吃饭的!
我喜欢很多食物。其中一个是Char Kuay Teow。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you are what you eat. 我有另一种说法:you eat how you lived. 小时候吃过什么,怎么吃,没吃过什么,都影响了你的口味。喜欢char kuay teow,也是跟小时候的生活有关系。
以前,当父亲有些额外的钱(如中马票),我们就会有夜宵,而夜宵吃的是char kuay teow 或河粉。如果父亲要吃char kuay teow, 我和哥哥就会拿着蛋,脚步飞快的去附近的熟食中心买。那时,你带自己的蛋去,然后大叔就用你带来的蛋加入果条,这样会便宜点。当然,也曾有过因为不小心,把蛋打破,然后回家就挨骂。我们通常买两包,四个人分享。妈妈要的是炒白的-就是不放甜酱,但是辣椒要多。炒好,还得飞快回家,因为慢了,果条冷却了,父亲就不能在果条里,再加入一粒生蛋搅拌。Char kuay teow 加生蛋,哈哈,果条变得非常的滑顺,可口极了!
可想而知,我爱吃的char kuay teow就是:白的,辣椒多,如果可以的话,加一粒生蛋!You eat how you lived.
长大后,也常常去寻找好吃的char kuay teow. 以前在电力站工作,Armenian Street 的角落就有一摊很不错的。我常常光顾,最后,连老板都认得我!我朝他一笑,他就给我抄一盘白的,辣椒多!一年多前搬了,找不到他。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前,在Siglap碰到,老板见到我,开心大笑,我也开心大笑,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感觉很幸福。
我最喜欢的是在芳林熟食中心的欧南园char kuay teow (看上图). 这一摊的辣椒够辣,锅气十足,还有。。还有。。。 里面有爽口的猪油渣!!!!!是的,吃了是很有罪恶感,但是,哈哈,心情坏的时候,吃了,乌云也被赶走!
特别是心情不好时,更讲究吃什么。
口腹之欲不是什么罪。小时读射雕英雄传,觉得洪七公和一般侠客很不同。其他的侠客都好像不食烟火,但是洪七公对吃是那么的讲究;为了吃黄蓉煮的佳肴,差点把绝学降龙十八掌倾囊传授给苯如呆鹅的郭靖;即使身受重伤,吃了甘甜鲜美的大海蚌肉,霎时元气了恢复许多。在神雕侠侣里,和西毒欧阳锋斗得昏天暗地,杨过一递过食物,洪七公即刻接过,还说:“等吃了,再打过!”太眩了,美食当前,天下第一,也不过是一堆牛粪。侠义客也要吃饭的!
我喜欢很多食物。其中一个是Char Kuay Teow。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you are what you eat. 我有另一种说法:you eat how you lived. 小时候吃过什么,怎么吃,没吃过什么,都影响了你的口味。喜欢char kuay teow,也是跟小时候的生活有关系。
以前,当父亲有些额外的钱(如中马票),我们就会有夜宵,而夜宵吃的是char kuay teow 或河粉。如果父亲要吃char kuay teow, 我和哥哥就会拿着蛋,脚步飞快的去附近的熟食中心买。那时,你带自己的蛋去,然后大叔就用你带来的蛋加入果条,这样会便宜点。当然,也曾有过因为不小心,把蛋打破,然后回家就挨骂。我们通常买两包,四个人分享。妈妈要的是炒白的-就是不放甜酱,但是辣椒要多。炒好,还得飞快回家,因为慢了,果条冷却了,父亲就不能在果条里,再加入一粒生蛋搅拌。Char kuay teow 加生蛋,哈哈,果条变得非常的滑顺,可口极了!
可想而知,我爱吃的char kuay teow就是:白的,辣椒多,如果可以的话,加一粒生蛋!You eat how you lived.
长大后,也常常去寻找好吃的char kuay teow. 以前在电力站工作,Armenian Street 的角落就有一摊很不错的。我常常光顾,最后,连老板都认得我!我朝他一笑,他就给我抄一盘白的,辣椒多!一年多前搬了,找不到他。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前,在Siglap碰到,老板见到我,开心大笑,我也开心大笑,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感觉很幸福。
我最喜欢的是在芳林熟食中心的欧南园char kuay teow (看上图). 这一摊的辣椒够辣,锅气十足,还有。。还有。。。 里面有爽口的猪油渣!!!!!是的,吃了是很有罪恶感,但是,哈哈,心情坏的时候,吃了,乌云也被赶走!
Monday, August 18, 2008
请放过可敬的运动员
李佳微,冯天微,王月古。三位出色的运动员。两天前,他们赢了奥运奖牌。
陶李也在泳池里争取了佳绩。
当然,大家也知道他们原籍中国。
然后,就看到她们在不同的的访问,场合,说明她们的成绩是属于新加坡的。然后也看到观众和新加坡人受访,如何重申这些运动员是如何的让新加坡人骄傲。当然,总理在国庆献词中,又呼吁新加坡人认同这些运动员为新加坡的骄傲,新加坡的故事。
说真的,我觉得这四位运动员很冤枉。他们的成绩是属于他们的-一个运动员的荣耀。可是,现在却被这些意识形态给消费了。运动员已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声誉的代表。运动,是人类向体力,意志力和心力的极限进行挑战。而他们的成就,是对人类自我挑战的一种激励,一种期许。可是,现在我们看奥运,感觉更象是各国施展国力的舞台。在评述每项比赛时,每个运动员的名字之前,必然会加上国家的名称。运动会(而且每个运动会都是)不可获缺的奖牌榜,列的是,各国的成绩。当然,金牌越多,国家的面子就更大。在这样的语境里,运动员赢的奖牌,你赢的奖牌也只化成一个数字,一个代表着国势的数字(Michael Phelps 也不例外)。
国家当然也花了很多钱在运动员身上。可惜的是,运动员也因为这样,变成了国家另一种变相的”宣传工具“。国家动不动就用狭义的"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来激励运动员,也藉机“教育”国民接受新移民和外来人才。最糟糕的是,运动员还必须为自己套上意识形态,为自己的身份辩护。运动员就是运动员,为什么需要为自己的国籍进行辩护呢。看着李佳微的访问,我很替她觉得难过。为什么我们不是在听她颂扬她的体育精神,反而是听她宣示对新加坡的忠心。难道我们就不能把她的成功,当成是对人类的极限挑战的一个推动,而必须让它与政治挂钩呢?
或许,应该先取消奖牌榜。把体育还原成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国与国的竞争。
还有,希望政府和媒体,不要在这样消费这些让人敬佩的运动员。不要在逼他们为国家背书了,让他们恢复运动员的身份。
陶李也在泳池里争取了佳绩。
当然,大家也知道他们原籍中国。
然后,就看到她们在不同的的访问,场合,说明她们的成绩是属于新加坡的。然后也看到观众和新加坡人受访,如何重申这些运动员是如何的让新加坡人骄傲。当然,总理在国庆献词中,又呼吁新加坡人认同这些运动员为新加坡的骄傲,新加坡的故事。
说真的,我觉得这四位运动员很冤枉。他们的成绩是属于他们的-一个运动员的荣耀。可是,现在却被这些意识形态给消费了。运动员已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声誉的代表。运动,是人类向体力,意志力和心力的极限进行挑战。而他们的成就,是对人类自我挑战的一种激励,一种期许。可是,现在我们看奥运,感觉更象是各国施展国力的舞台。在评述每项比赛时,每个运动员的名字之前,必然会加上国家的名称。运动会(而且每个运动会都是)不可获缺的奖牌榜,列的是,各国的成绩。当然,金牌越多,国家的面子就更大。在这样的语境里,运动员赢的奖牌,你赢的奖牌也只化成一个数字,一个代表着国势的数字(Michael Phelps 也不例外)。
国家当然也花了很多钱在运动员身上。可惜的是,运动员也因为这样,变成了国家另一种变相的”宣传工具“。国家动不动就用狭义的"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来激励运动员,也藉机“教育”国民接受新移民和外来人才。最糟糕的是,运动员还必须为自己套上意识形态,为自己的身份辩护。运动员就是运动员,为什么需要为自己的国籍进行辩护呢。看着李佳微的访问,我很替她觉得难过。为什么我们不是在听她颂扬她的体育精神,反而是听她宣示对新加坡的忠心。难道我们就不能把她的成功,当成是对人类的极限挑战的一个推动,而必须让它与政治挂钩呢?
或许,应该先取消奖牌榜。把体育还原成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国与国的竞争。
还有,希望政府和媒体,不要在这样消费这些让人敬佩的运动员。不要在逼他们为国家背书了,让他们恢复运动员的身份。
Thursday, August 14, 2008
补天计划(1):我
和这群可爱的乐龄朋友排了有三个月的戏了。一个星期两次,每次六个小时,至今已144个小时了。
这一次决定用形体来做表演,去掉语言,但是要求演员通过身体把故事给说出来。其实,要求是很高的。他们要照顾形体的表现,节拍,节奏,情感等;既考记忆,也考体力和集中力。对他们来说,真的是非常的不简单,但是,排练场里,常常都是他们的笑声。
他们很象小孩子,一样的顽皮,固执,情绪化。但是他们也很认真,很好学。还常常要求多加彩排时间,把戏演好。大家却怕他们会累坏。
新鲜的东西,他们都想尝试。有一位就说:“我就把不太能接受的一些东西,当成挑战。”
真让人敬佩。
他们除了要演戏,道具,服装等都需要自己照顾,不要依赖他人。
还有两个星期就上场了。。。。他们更紧张了。。。
希望大家来看看,来支持,来批评,让乐龄也能够学习,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继续探索,继续为乐龄,为人类的可能性,探索新的空间,新的天地,循环不止。
演出日期是:8月29,30, 31 日
地点:大芭窑图书馆前面的广场
时间:从6.30pm开始,有唱歌,示范,接着7.30pm 演出。
这一次决定用形体来做表演,去掉语言,但是要求演员通过身体把故事给说出来。其实,要求是很高的。他们要照顾形体的表现,节拍,节奏,情感等;既考记忆,也考体力和集中力。对他们来说,真的是非常的不简单,但是,排练场里,常常都是他们的笑声。
他们很象小孩子,一样的顽皮,固执,情绪化。但是他们也很认真,很好学。还常常要求多加彩排时间,把戏演好。大家却怕他们会累坏。
新鲜的东西,他们都想尝试。有一位就说:“我就把不太能接受的一些东西,当成挑战。”
真让人敬佩。
他们除了要演戏,道具,服装等都需要自己照顾,不要依赖他人。
还有两个星期就上场了。。。。他们更紧张了。。。
希望大家来看看,来支持,来批评,让乐龄也能够学习,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继续探索,继续为乐龄,为人类的可能性,探索新的空间,新的天地,循环不止。
演出日期是:8月29,30, 31 日
地点:大芭窑图书馆前面的广场
时间:从6.30pm开始,有唱歌,示范,接着7.30pm 演出。
惜爱
惜爱,
和你做过同事,跟你一起做过演出,这一次的经验特别难忘。
也因为这一次,真的看到你豁出去的尝试,尝试你常常都不愿意做的东西。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你的勇敢。
在排戏最紧迫的时候,你的婆婆入院。你很担心,但是你还是撑着。你的性格就是这样,总在身上扛上了重重的担子,最后让自己感到很辛苦。但是,这一次,你真的是咬紧了牙根。你忍住了眼泪,按下了担心,集中精神排戏。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慰你。
这次让你演死亡天使,而且还让你穿上印上讣告的服装,没想到碰到了婆婆垂危,我曾想过问你要不要卸下这个演出的担子。
我没有。可能是我自私,但是,演出真的是太靠近了。
可是好几次我看到你把泪吞进去。
我唯有告诉你,担心没有用,不如念经为老人家祈福,让她往生的过程比较顺利。
演出那几晚,你是心惊胆跳的。我也无能为力,唯有叫你多念经,我也多念经。
最后一晚演完后,你接到电话说,婆婆的情况很不妙。我驾车送你去,心里好担心赶不及。我叫你念经,我也一面念经,车子飞驰,偶尔看着你的脸色,你似乎很镇定。
还好,去到医院,婆婆还好。
五个小时前,你sms给我。看到你的名字,我心里就刺了一下。
果然,婆婆走了。
记得演出后第二天,你sms我:庆亮,你的孩子们(指的是我工作的年轻伙伴)都是很勇敢的,别担心。
我不担心。你是勇敢的。
谢谢你。让我体会了好多东西。
什么是信念,什么是责任。
我会为婆婆继续颂经。
和你做过同事,跟你一起做过演出,这一次的经验特别难忘。
也因为这一次,真的看到你豁出去的尝试,尝试你常常都不愿意做的东西。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你的勇敢。
在排戏最紧迫的时候,你的婆婆入院。你很担心,但是你还是撑着。你的性格就是这样,总在身上扛上了重重的担子,最后让自己感到很辛苦。但是,这一次,你真的是咬紧了牙根。你忍住了眼泪,按下了担心,集中精神排戏。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慰你。
这次让你演死亡天使,而且还让你穿上印上讣告的服装,没想到碰到了婆婆垂危,我曾想过问你要不要卸下这个演出的担子。
我没有。可能是我自私,但是,演出真的是太靠近了。
可是好几次我看到你把泪吞进去。
我唯有告诉你,担心没有用,不如念经为老人家祈福,让她往生的过程比较顺利。
演出那几晚,你是心惊胆跳的。我也无能为力,唯有叫你多念经,我也多念经。
最后一晚演完后,你接到电话说,婆婆的情况很不妙。我驾车送你去,心里好担心赶不及。我叫你念经,我也一面念经,车子飞驰,偶尔看着你的脸色,你似乎很镇定。
还好,去到医院,婆婆还好。
五个小时前,你sms给我。看到你的名字,我心里就刺了一下。
果然,婆婆走了。
记得演出后第二天,你sms我:庆亮,你的孩子们(指的是我工作的年轻伙伴)都是很勇敢的,别担心。
我不担心。你是勇敢的。
谢谢你。让我体会了好多东西。
什么是信念,什么是责任。
我会为婆婆继续颂经。
Wednesday, August 06, 2008
Tuesday, August 05, 2008
it is the same... it is different
今天10点开课了。
在La Salle. 战战兢兢的。感觉是空空的。因为不知道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的。
每到新的学校,课室,看到新的同学,心里才踏实。
常跟不同社区跟非专业演员工作的 Augusto Boal 受邀跟英国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的专业演员主持演员工作坊,大师心也戚戚然。可是大师忆起:十年前,刚开始跟贫困社区里的人工作时,也是一样的害怕。他们跟专业演员会一样的对戏剧有兴趣吗?大师转念一想:都是人嘛,就把贫困社区的人当作是专业演员一样吧。十年后,大师要跟专业演员工作,竟然又感到迟疑,可是大师就是大师:“就把专业演员当成是贫困社区里的平民吧!”
于是。大师以平常心顺利完成工作坊。
大师说:It is the same... and it is different - the same is different and the different is the same!
在La Salle. 战战兢兢的。感觉是空空的。因为不知道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的。
每到新的学校,课室,看到新的同学,心里才踏实。
常跟不同社区跟非专业演员工作的 Augusto Boal 受邀跟英国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的专业演员主持演员工作坊,大师心也戚戚然。可是大师忆起:十年前,刚开始跟贫困社区里的人工作时,也是一样的害怕。他们跟专业演员会一样的对戏剧有兴趣吗?大师转念一想:都是人嘛,就把贫困社区的人当作是专业演员一样吧。十年后,大师要跟专业演员工作,竟然又感到迟疑,可是大师就是大师:“就把专业演员当成是贫困社区里的平民吧!”
于是。大师以平常心顺利完成工作坊。
大师说:It is the same... and it is different - the same is different and the different is the same!
Wednesday, July 23, 2008
天使-性
Angels are light. But what is light? Light allows one to see, but it also exposes, the good and the bad, the beauty and the ugly, truth and deceptions,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In this age and time, I wonder how many things, how many people, would be able to bear the scrutiny of light.
And when the angels are flying too close to the ground, looking at human: their acts, their morals, their beliefs, their lies, their arrogance, their ignorance, humans playing god, humans playing devil - will the angels lose their shine?
Everyday is an eternity, everyone is an angel.
请记得来看戏。
www.multiply.com/journal/item/12/angel-ism_for_the_OCBC_Singapore_Theatre_Festival
In this age and time, I wonder how many things, how many people, would be able to bear the scrutiny of light.
And when the angels are flying too close to the ground, looking at human: their acts, their morals, their beliefs, their lies, their arrogance, their ignorance, humans playing god, humans playing devil - will the angels lose their shine?
Everyday is an eternity, everyone is an angel.
请记得来看戏。
www.multiply.com/journal/item/12/angel-ism_for_the_OCBC_Singapore_Theatre_Festival
Thursday, July 17, 2008
斗争
安华和巫统的斗争,戏味是越来越浓了。
到了现在,谁真谁假根本就不重要。
在人民的眼里,早就看出来一切都是戏。政客也知道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戏还是要照演,继续卯足劲演到最后。人民也只能无助的看着这一出闹剧。政客也知道人民无能做出什么举动,所以更毫无忌惮的继续演下去。反正这个戏是政客演给政客看的,根本就不需要观众。人民就象在看电视,不管多么无聊,还是不能制止电视台继续制造这些垃圾。
人民只是被消费的消费者。
到了现在,谁真谁假根本就不重要。
在人民的眼里,早就看出来一切都是戏。政客也知道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戏还是要照演,继续卯足劲演到最后。人民也只能无助的看着这一出闹剧。政客也知道人民无能做出什么举动,所以更毫无忌惮的继续演下去。反正这个戏是政客演给政客看的,根本就不需要观众。人民就象在看电视,不管多么无聊,还是不能制止电视台继续制造这些垃圾。
人民只是被消费的消费者。
Wednesday, July 16, 2008
天使,我听不懂你的话语
《天使-性》是戏剧盒和马来剧团合作的一个新戏。
前天有一英文杂志问了一个问题:
"We understand that the play (is mainly in Mandarin and Malay) will not have English subtitles as it would distract the audience from the play. How should the audience then comprehend Angel-ism in its entirety, should they miss lines which they do not understand?"
每一次排中文戏,我都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些听不懂华文的人,深怕自己会看不懂戏。这里有两种可能性:
1 华人,但华语文程度不高。既然如此,不如借机锻炼,挑战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有多烂。
2 非华人。不用怕,剧场不是仅通过语言来传达意义的。你听不懂,可能会比听懂的人更看得懂画面的意义,动作的意义。你对这个戏又会有另一番体会。看完戏,跟听懂的人了,让听懂的人跟你取经,然后,你在告诉他你看到的东西。我很肯定,他看到的没你多。:)
最后,我给英文杂志的回答:
"There are audiences who understand Malay and they are people who understand Chinese. We also provide simultaneous translation during the show into english in some scenes and I don think audience would be lost. I just wondered why you never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to the other plays which only uses English .. how do they reach out to people who only understand a little bit of english and only speak mainly chinese and malay? "
我反感的是,如果因为不给英语翻译,我们就被说成象傲慢、排他;更严重的就是说:华文沙文主义者。
有些懂得英文则傲慢得觉得,给予他们方便是天公地义的。为什么他们就从不也为少数不大懂英文族群提供翻译呢?在新加坡,英文被塑造成族群之间的沟通语,但是这以变相的成为一种霸权的象征:相信英文能够最客观的再现其他族群的生活,诠释族群的文化。这种,自认为“客观”的态度,形成一种变相的“傲慢”,因为,打着“客观”的旗帜,更能理直气壮的要求公正,要求平等,要求真相,慢慢的这样的一种态度,就变成了一种”压力“,排他的”压力“。
我从来都没有说不想让听不懂华语的人,看不懂我的戏。我们在创作时,常常都会考虑观众的接受度。看戏,是需要用心看的,不只是靠听的。
对于非华人的观众,我会常常的想办法让他们看懂戏。对于华人,但却又说他听不懂的话,我觉得你大概应该借机会锻炼你的华文。如果你的华文真的很烂,我也不怪你。我就把你当成是一个非华人的观众。
然后也想想,你在用英语侃侃而谈时,有没有也考虑到也有人可能也不大听得懂你说的东西。你有没有考虑过帮他翻译呢?
前天有一英文杂志问了一个问题:
"We understand that the play (is mainly in Mandarin and Malay) will not have English subtitles as it would distract the audience from the play. How should the audience then comprehend Angel-ism in its entirety, should they miss lines which they do not understand?"
每一次排中文戏,我都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些听不懂华文的人,深怕自己会看不懂戏。这里有两种可能性:
1 华人,但华语文程度不高。既然如此,不如借机锻炼,挑战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有多烂。
2 非华人。不用怕,剧场不是仅通过语言来传达意义的。你听不懂,可能会比听懂的人更看得懂画面的意义,动作的意义。你对这个戏又会有另一番体会。看完戏,跟听懂的人了,让听懂的人跟你取经,然后,你在告诉他你看到的东西。我很肯定,他看到的没你多。:)
最后,我给英文杂志的回答:
"There are audiences who understand Malay and they are people who understand Chinese. We also provide simultaneous translation during the show into english in some scenes and I don think audience would be lost. I just wondered why you never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to the other plays which only uses English .. how do they reach out to people who only understand a little bit of english and only speak mainly chinese and malay? "
我反感的是,如果因为不给英语翻译,我们就被说成象傲慢、排他;更严重的就是说:华文沙文主义者。
有些懂得英文则傲慢得觉得,给予他们方便是天公地义的。为什么他们就从不也为少数不大懂英文族群提供翻译呢?在新加坡,英文被塑造成族群之间的沟通语,但是这以变相的成为一种霸权的象征:相信英文能够最客观的再现其他族群的生活,诠释族群的文化。这种,自认为“客观”的态度,形成一种变相的“傲慢”,因为,打着“客观”的旗帜,更能理直气壮的要求公正,要求平等,要求真相,慢慢的这样的一种态度,就变成了一种”压力“,排他的”压力“。
我从来都没有说不想让听不懂华语的人,看不懂我的戏。我们在创作时,常常都会考虑观众的接受度。看戏,是需要用心看的,不只是靠听的。
对于非华人的观众,我会常常的想办法让他们看懂戏。对于华人,但却又说他听不懂的话,我觉得你大概应该借机会锻炼你的华文。如果你的华文真的很烂,我也不怪你。我就把你当成是一个非华人的观众。
然后也想想,你在用英语侃侃而谈时,有没有也考虑到也有人可能也不大听得懂你说的东西。你有没有考虑过帮他翻译呢?
Tuesday, July 08, 2008
我的Doppelganger
一个让我困惑的重逢。
星期六,牛车水地铁站。本要走回办公室,突然想吃肉干,回身走向另一个出口。突然,有一男人对我打招呼。
男人:“Hi."
我不认识他。但是,我对我的记忆也没太多信心。哈哈。他身旁还有一位老太太。
我:”Hi."
男人:“Are you Heng Loong?"
很多人都把我的英文名字Heng Leun念错,念成我的哥哥的名字, Heng Loong。所以我也不肯定他认出的是谁。但是,我的样子也跟我的哥哥很不一样。
我:”You are..."
先不置可否为上策。
男人:“Are you from Belvere (我听不很清楚) Primary School?"
我:”No..."
男人:“No? You look like a primary school friend of mine. His name is Heng 'Loong'. And we performed on stage together in our Primary School."
我被弄糊涂了。Belvere Primary School, 我都没听过有这间小学。这时男人身旁的老太太微笑着的说话了。
老太太:”你不要介意。他(指着男人)说他认得你。你不介意吧?“
我:“不会。Which secondary school or JC were you from?"
男人说了,但我都不是那里的学生。我糊涂了。
男人:“Is your name Heng 'Loong'?"
我:”Yes. But I don recall knowing you....We may have met in some other places before?"
男人: ”I'm so sorry. You really look like this primary school friend of mine. And his surname is Kok. We performed on stage together. "
我:“My surname is Kok. "
男人:”Really? Kok- Heng -'Loong'? You also have the same surname? And you looked like him! We were from Belvere Primary School."
我:“But my primary school is not Belvere Primary School."
男人:”Oh.. what a coincidence. We performed together."
老太太:“你不要介意哦。他就是觉得你看起来很象他的朋友。没关系吧。就当成是交交朋友啊。”
我:“没问题的。”
男人:“His name is also like you. Haha. He looks like you. Nice knowing you. "
我: ”Me too. "
男人:“Bye."
我:”Take care."
老太太:“你不介意哦。”
然后就分道扬镳。
告示:若有见过一个跟我长得很象,又跟我有同名同姓的人,他可能是我的分身,我的doppelganger, 请赶快通知我。我很想跟我见见面。
星期六,牛车水地铁站。本要走回办公室,突然想吃肉干,回身走向另一个出口。突然,有一男人对我打招呼。
男人:“Hi."
我不认识他。但是,我对我的记忆也没太多信心。哈哈。他身旁还有一位老太太。
我:”Hi."
男人:“Are you Heng Loong?"
很多人都把我的英文名字Heng Leun念错,念成我的哥哥的名字, Heng Loong。所以我也不肯定他认出的是谁。但是,我的样子也跟我的哥哥很不一样。
我:”You are..."
先不置可否为上策。
男人:“Are you from Belvere (我听不很清楚) Primary School?"
我:”No..."
男人:“No? You look like a primary school friend of mine. His name is Heng 'Loong'. And we performed on stage together in our Primary School."
我被弄糊涂了。Belvere Primary School, 我都没听过有这间小学。这时男人身旁的老太太微笑着的说话了。
老太太:”你不要介意。他(指着男人)说他认得你。你不介意吧?“
我:“不会。Which secondary school or JC were you from?"
男人说了,但我都不是那里的学生。我糊涂了。
男人:“Is your name Heng 'Loong'?"
我:”Yes. But I don recall knowing you....We may have met in some other places before?"
男人: ”I'm so sorry. You really look like this primary school friend of mine. And his surname is Kok. We performed on stage together. "
我:“My surname is Kok. "
男人:”Really? Kok- Heng -'Loong'? You also have the same surname? And you looked like him! We were from Belvere Primary School."
我:“But my primary school is not Belvere Primary School."
男人:”Oh.. what a coincidence. We performed together."
老太太:“你不要介意哦。他就是觉得你看起来很象他的朋友。没关系吧。就当成是交交朋友啊。”
我:“没问题的。”
男人:“His name is also like you. Haha. He looks like you. Nice knowing you. "
我: ”Me too. "
男人:“Bye."
我:”Take care."
老太太:“你不介意哦。”
然后就分道扬镳。
告示:若有见过一个跟我长得很象,又跟我有同名同姓的人,他可能是我的分身,我的doppelganger, 请赶快通知我。我很想跟我见见面。
Wednesday, July 02, 2008
狼魂与愚羊
在写”补天“的剧本,读到这首诗:
the man who has the soul of the wolf
knows the self-restraint
of the wolf
aimless executions and slaughterings
are not the work of wolves and eagles
but the work of hysterical sheep
from SPEL AGAINST DEMONS, BY GARY SNYDER
the man who has the soul of the wolf
knows the self-restraint
of the wolf
aimless executions and slaughterings
are not the work of wolves and eagles
but the work of hysterical sheep
from SPEL AGAINST DEMONS, BY GARY SNYDER
Tuesday, June 10, 2008
Tuesday, June 03, 2008
文化巨人
这两个礼拜,忙到不可开交。
《漂移》后天就演出了。还得继续排练《补天》。上个星期五,也开始排练另一个戏:《天使》。
还有,上个星期六还得在一个研讨会上发表paper。
在研讨会上,两位很知名的日本导演,都多次提到郭宝琨的贡献;两位日本导演深受宝琨的理念的影响,对宝昆是推崇之极。我听着,觉得,身为新加坡人,我好骄傲。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巨人。
可是,研讨会后,跟Sasi谈到TTRP的未来,我却为我们的政府和文化政策官员感到羞耻。当外地人都如此珍惜和推崇宝昆的理念,新加坡的文化政策官员却无视TTRP的重要性,竟然不愿给予TTRP最好的支持。
等《飘移》做完后,我在详细说明发生什么事。
不过,我已经很失望了。我真的希望宝昆的理念能得以发扬,延续。
《漂移》后天就演出了。还得继续排练《补天》。上个星期五,也开始排练另一个戏:《天使》。
还有,上个星期六还得在一个研讨会上发表paper。
在研讨会上,两位很知名的日本导演,都多次提到郭宝琨的贡献;两位日本导演深受宝琨的理念的影响,对宝昆是推崇之极。我听着,觉得,身为新加坡人,我好骄傲。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巨人。
可是,研讨会后,跟Sasi谈到TTRP的未来,我却为我们的政府和文化政策官员感到羞耻。当外地人都如此珍惜和推崇宝昆的理念,新加坡的文化政策官员却无视TTRP的重要性,竟然不愿给予TTRP最好的支持。
等《飘移》做完后,我在详细说明发生什么事。
不过,我已经很失望了。我真的希望宝昆的理念能得以发扬,延续。
Friday, May 30, 2008
祈祷
今天看到院长。
听说她生病了,还开了刀。
看到她,人瘦了。瘦了很多。
问她好吗。她说: 我的身体内,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因为坏了,而被取出来。
听了,很伤心。
然后看到JH。她很开心。她真的很坚强。战胜了病魔,靠的就是那股倔强。
我默默为院长祈祷。院长比JH还倔强,还坚强。
听说她生病了,还开了刀。
看到她,人瘦了。瘦了很多。
问她好吗。她说: 我的身体内,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因为坏了,而被取出来。
听了,很伤心。
然后看到JH。她很开心。她真的很坚强。战胜了病魔,靠的就是那股倔强。
我默默为院长祈祷。院长比JH还倔强,还坚强。
Monday, May 26, 2008
漂移
Tuesday, May 20, 2008
香港印象(II): 路
九龙有一条很直的路:弥敦道(Nathan Road).
很长,从尖沙嘴到旺角,途经佐敦、油麻地。这条长长的路,两侧都是商店。尤其适合window shopping. 最好的是,shopping, 吃饭,聊天都在这条街上看到。不象新加坡,很多时候,这些事都发生在建筑物里头。一到周末,新加坡人都一头涌进购物中心里,街道仅是衔接购物中心与各设施中心的交通网线。新加坡的街道,人都是匆匆忙忙的赶路,快快的进入冷气的建筑物。街头没有什么生命力,也没什么看头(当然也有例外如芽笼)。
可是香港的街道非常有生命力。走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商店里的货品,看到听到人在购物时讨价还价,看到售货员等顾客时的百态,看到老板的焦虑,看到在茶餐厅吃饭的人,闻到讨人厌的鱼蛋,让你垂涎欲滴的椒盐濑尿虾,处处都是生活。还有,还有,你会欣赏到很多很多的这样的广告贴纸和板。
在香港你得走路,常常地走路。我就曾笑说,怪不得香港的女孩子的身材都很不错,很少看到肥胖的人,大概路走多了,所以腿也修长。今天回新在机场,就听到新加坡人complain在香港要走这么多路。哈哈,我在香港,最喜欢的就是走路。
但是香港也有很多的山。所以,有好些地区,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可能很近,但是因为山势,所以总要饶来饶去.
开始觉得,怎么这里的道路规划这么差,后来懂了。反而,喜欢上这样的道路规划。环绕着山腰,虽然路途远一点,但是,至少尊重了香港这块地的特色,更没硬生生的要改变这样的自然环境。
所以,我最不喜欢的是香港-九龙的隧道。常常塞车,但最难受的是,堵在里面,完全看不到外面的景观。我常觉得,挖地道象是挖出一个坟口,一进去里头,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听不到,上天赐给的美景(山)被破坏,也被冷落 (因为隧道里的人都欣赏不到)。
饶着山走,虽然远了点,至少感觉没那么的霸道;象个恭敬的孩子,与上天赐予的礼物共行。
觉得很幸福。
很长,从尖沙嘴到旺角,途经佐敦、油麻地。这条长长的路,两侧都是商店。尤其适合window shopping. 最好的是,shopping, 吃饭,聊天都在这条街上看到。不象新加坡,很多时候,这些事都发生在建筑物里头。一到周末,新加坡人都一头涌进购物中心里,街道仅是衔接购物中心与各设施中心的交通网线。新加坡的街道,人都是匆匆忙忙的赶路,快快的进入冷气的建筑物。街头没有什么生命力,也没什么看头(当然也有例外如芽笼)。
可是香港的街道非常有生命力。走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商店里的货品,看到听到人在购物时讨价还价,看到售货员等顾客时的百态,看到老板的焦虑,看到在茶餐厅吃饭的人,闻到讨人厌的鱼蛋,让你垂涎欲滴的椒盐濑尿虾,处处都是生活。还有,还有,你会欣赏到很多很多的这样的广告贴纸和板。
在香港你得走路,常常地走路。我就曾笑说,怪不得香港的女孩子的身材都很不错,很少看到肥胖的人,大概路走多了,所以腿也修长。今天回新在机场,就听到新加坡人complain在香港要走这么多路。哈哈,我在香港,最喜欢的就是走路。
但是香港也有很多的山。所以,有好些地区,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可能很近,但是因为山势,所以总要饶来饶去.
开始觉得,怎么这里的道路规划这么差,后来懂了。反而,喜欢上这样的道路规划。环绕着山腰,虽然路途远一点,但是,至少尊重了香港这块地的特色,更没硬生生的要改变这样的自然环境。
所以,我最不喜欢的是香港-九龙的隧道。常常塞车,但最难受的是,堵在里面,完全看不到外面的景观。我常觉得,挖地道象是挖出一个坟口,一进去里头,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听不到,上天赐给的美景(山)被破坏,也被冷落 (因为隧道里的人都欣赏不到)。
饶着山走,虽然远了点,至少感觉没那么的霸道;象个恭敬的孩子,与上天赐予的礼物共行。
觉得很幸福。
Sunday, May 18, 2008
香港印象(I):光源污染
Friday, May 09, 2008
家书(I)
亲爱的M,
一年前,我就想做这件事了。但是,因为不积极,又懒,然后又很理直气壮的为自己找理由:没有好的摄像机。最后,终于换了一个兼有性能不错的摄像功能的手机,但还是要拖了好一阵子,才做这件事。
这张照片是我今天拍的。你猜到是什么地方吗?我找了几个据点,拍了20多张。
这是新加坡现在最重要的一个建设。
我小时候,这里是新加坡河。可以从这里看到新加坡河口。可以想像,因为这个河口,如何让新加坡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在这里,你看到历史。
忘了几时,这里变成填土地带,然后就变成一片草地。曾几何时,你就看到有人周末来这里放风筝,情侣在这里排拖。在国庆日时,很多人也聚在这里观看灿烂的烟花。这里看到一家子的天伦之乐,情侣的甜蜜世界。
一年前,草地不见了。然后,就看到了这些铜铁怪兽占据了这整块地。每晚它都是灯火通红,每每驾车驶过,看到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仿佛一分钟也不能浪费,综合娱乐城迫不及待向新加坡宣布它的莅临,宣示它将重新改造新加坡的景观。
那时,我就想把它用摄像机拍下。我要记录这个地方的变化,记录录它如何的逐渐变样,记录新加坡如何的变质。
我不能想像,也不敢想像,2010年的来临,这个景观对新加坡的影响。
我不能改变一个经过貌似民主质询的决定。
所以我就只能不懈的记录的这一切。
2010年,我会利用我的记录,
运用剧场,
全力回应
貌似民主
的决定。
亲爱的M, 这是我对岛国的承诺。
一年前,我就想做这件事了。但是,因为不积极,又懒,然后又很理直气壮的为自己找理由:没有好的摄像机。最后,终于换了一个兼有性能不错的摄像功能的手机,但还是要拖了好一阵子,才做这件事。
这张照片是我今天拍的。你猜到是什么地方吗?我找了几个据点,拍了20多张。
这是新加坡现在最重要的一个建设。
我小时候,这里是新加坡河。可以从这里看到新加坡河口。可以想像,因为这个河口,如何让新加坡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在这里,你看到历史。
忘了几时,这里变成填土地带,然后就变成一片草地。曾几何时,你就看到有人周末来这里放风筝,情侣在这里排拖。在国庆日时,很多人也聚在这里观看灿烂的烟花。这里看到一家子的天伦之乐,情侣的甜蜜世界。
一年前,草地不见了。然后,就看到了这些铜铁怪兽占据了这整块地。每晚它都是灯火通红,每每驾车驶过,看到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仿佛一分钟也不能浪费,综合娱乐城迫不及待向新加坡宣布它的莅临,宣示它将重新改造新加坡的景观。
那时,我就想把它用摄像机拍下。我要记录这个地方的变化,记录录它如何的逐渐变样,记录新加坡如何的变质。
我不能想像,也不敢想像,2010年的来临,这个景观对新加坡的影响。
我不能改变一个经过貌似民主质询的决定。
所以我就只能不懈的记录的这一切。
2010年,我会利用我的记录,
运用剧场,
全力回应
貌似民主
的决定。
亲爱的M, 这是我对岛国的承诺。
Wednesday, May 07, 2008
KEEP IT SIMPLE
Van Morrison
出新专辑。
昨天在Thomson Plaza
看到,赶快的买。
喜欢他的歌词。首首都是诗。
KEEP IT SIMPLE
Van Morrison
They mocked me when I was singing the songs
Trying to get back to something more simple than we have
They mocked me ‘cos I told it like it was
Wrote about disappointment and greed
Wrote about what we really didn’t need in our lives
Make us feel alive and whole
Illusions and pipe dreams on the one hand
And straight reality is always cold
Saying something hard edged is off the wall
And it might seem too bold
他唱的是人间的苦楚,世界的颠倒,人性的丑陋,但是,他的歌声,透出暖意,让你觉得一切还是有希望,而且还多了一份游戏人间的快意恩仇。他有一首歌, Have I Told You Lately, Rod Steward 翻唱过。Rod Steward 把歌曲变的媚俗,煽情十分。Van Morrison 唱的,让人如沐春风,爱是一种付出,无私的,轻轻的,踏雪无痕,但是意义更为深远,更牵动人心。
Van Morrison 唱了40多年,他的音乐糅合了蓝调,爵士,灵魂,Celtic Music, 等风格。40年来,他都在试验,但, 不是在跟潮流。可是,他一出专辑,还是有人要买。这个最新的专辑一发表,就在美国的BillBoard版上排名第十。他没有耍什么Rap, 没耍什么Hip Hop,也不须要跟潮流挂钩。他把心思放在音乐,放在歌词,放眼在体会和感受生命。从他的歌声和歌词里,你听到的是,一个歌者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非常的人性。也因为这样,他的音乐不须与潮流挂钩,他的音乐的对象是生命,所以他的音乐也流露生命的韧性。在他的音乐里,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精神:一种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现在这个以消费为主,求变为本的社会,这样的艺术家,就是社会的良知。
SOUL
Van Morrison
Soul is a feeling, feeling deep within
Soul is not the colour of your skin
Soul is the essence, essence from within
It is where everything begins
Soul is what you’ve been through
What’s true for you
Where you going to
What you’re gonna do
Soul is your station for the folk of your nation
Something that you wear with pride
Soul can be your vision or something that is hidden
It’s not something that you gotta hide
把大众的音乐形式变成艺术,在西方世界比比皆是。Van Morrison, Bob Dylan, Leonard Cohen也能和时下的流行乐手占一席之地。创作40多年,没有被岁月淘汰,却象美酒,愈发香醇美味。最重要的是,这些大众音乐艺术家对艺术,对生命,对人性的关怀,让他们的创作因岁月的洗礼,而愈加成熟,深邃。这些音乐艺术家的努力不懈,对创作的执着,让技艺更为纯熟,创作更动人,更能与歌迷对话。当然,歌迷也对他们不离不弃。
相比之下,东方的一些大众音乐创作者(甚至创作),年纪越大,反而没有这样的持续的生命力。很多甚至都没在创作。最近和一年轻友人谈天,发现她颇熟悉Bob Dylan的音乐,可是罗大佑的歌曲却陌生了。
现在的音乐以潮流,以消费为主,象罗大佑这样的歌手,他们到底能够有多少空间继续创作呢?还是,他们的创作欲望也已经不复存在呢?
TOO LONG IN EXILE
Van Morrison
Too long in exile
Too long not singing my song
Too long in exile
Too long like a rolling stone
Too long in exile
Too long in exile
Baby those people just ain't, just ain't your friends
Too long in exile my friend
You can never go home again
Well that isolated feeling
Drives you so close up against the wall
Till you feel like you can't go on
You've been in the same place for too long
在新加坡,年轻人是最被吹捧的。年轻的国家当然要常常显示她年轻的朝气。又怕被其他经济体追上,推崇多变时尚,更是大势所趋。即食与罐头式的文化建设是带来最快的回馈。相反的,老年人为了不让他们变成负担,却得花上很多的社会资本,为老年制造更多的活动。甚至,常常做的就是提醒能够老人不要跟不上潮流。意思就是说:你们很快就被淘汰了,还是快快跟在后头吧。但是,老人的生命智慧却往往地被忽视了。但是,要听取这些智慧,要允许这些智慧展现,我们必须放慢我们的步伐聆听,也必须让他们有空间把他们的智慧分享。就以剧场为例子吧。现在的新加坡剧场,有多少位创作者是超过50岁的?而在资源的分配,更明显的看到这样的悬殊。
象Van Morrison 这样,创作了这么多年,社会,国家,歌迷们甚至是其他的乐手,都是以他为敖的。我们为我们的历史,为我们的先辈感到骄傲吗?总觉得很多人都认为,他们都过时了,他们更应该与年轻人为伍,以年轻人为旗手。一个健忘和失忆的族群,怎么会尊重前人的耕耘怎么会想到要扶植前辈继续这些耕耘呢?
NO THING
Van Morrison
People come and people go
One monkey don’t stop no show
I’m getting too tired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Cos it ain’t gonna change no thing
There’s just all of this here land
Been trampled on by man
And all around me, all these birds of prey
And all I’m trying to do is just get by one more day
Only a fool would ever think things could ever be the same
Only a fool would surmise everyone is sane
I watch them come and go
I’m fed up with the status quo
And I’m feeling too tired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Cos I know that it ain’t gonna change no thing
Only a fool could think that things would ever be simple again
Only a fool would surmise everyone is the same
So I watch them come and go
I don’t have time for the status quo
I say blessed be and I’m on my way, on my way
Cos it ain’t gonna change no thing, no, no, no, no, no, no
Well it ain’t gonna change no thing, yeah, yeah, yeah
Well it ain’t gonna change no thing
扯远了。扯远了。都是Van Morrison 惹出来的。 哈哈。
好久没听李寿全的音乐了。
Monday, May 05, 2008
Pessoa和师傅的告诫
非常喜爱Pessoa的作品。
"因为我是我所见视象的尺码
而不是我的身材的尺码。“
这是 Alberto Caeiro 的诗句。也是Fernando Pessoa的诗句。Caeiro是后者的另一化身。
第一眼读到的时候,突然觉得豁然开朗。Pessoa就这么的形容:
“我自由了,有一双光华的翅膀,拍动的时候让我全身颤动。”
脱离自身的局限,放眼一看,信心展翅,世界无比大。
记得在禅修时,师父问:”你觉得自己是无比的大,还是无比的小?“
我说:无比的小。
师父说:可以大一点。
过了一下子,师父再问:”无比的大,还是无比的小?“
我说:无比的大。
师父说:可以小一点。
啊。。。
诫慎: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大了。切记,切记。
"因为我是我所见视象的尺码
而不是我的身材的尺码。“
这是 Alberto Caeiro 的诗句。也是Fernando Pessoa的诗句。Caeiro是后者的另一化身。
第一眼读到的时候,突然觉得豁然开朗。Pessoa就这么的形容:
“我自由了,有一双光华的翅膀,拍动的时候让我全身颤动。”
脱离自身的局限,放眼一看,信心展翅,世界无比大。
记得在禅修时,师父问:”你觉得自己是无比的大,还是无比的小?“
我说:无比的小。
师父说:可以大一点。
过了一下子,师父再问:”无比的大,还是无比的小?“
我说:无比的大。
师父说:可以小一点。
啊。。。
诫慎: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大了。切记,切记。
Saturday, May 03, 2008
相信
昨天,淡初的绿园之夜,圆满结束。
今年,南初和淡初演出,我都挺满意。做了几年的戏剧咨询的工作,特别是南初,他们的运作能力已经大大提升。我也能在一个比较有系统的环境里,更挑战学生,也能教导更多的剧场的运作的可能性。
至于淡初,系统很不完善,负责的学生却很拼。不认输。所以我就能够帮得更多。
说到底,演出能不能做的好,跟学生的学习心态很有关系。当然,有天分的,上手较快,但是如果学习态度很差,那我什么都做不到。
现在学生的学业也越来越繁重,使到他们在做演出时,两者兼顾,辛苦非常。
这里,老师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
过程。
常常发现,当剧组进入场地彩排,老师迫不及待的要看“总彩排”,好让他们能安心。但是,常常被催着要总彩排,灯光,音乐,后台的配搭根本就没做好,总彩排做出来,乱七八糟的,学生一定被骂。我常常介入,告诉老师,不要这么急迫,欲速则不达。但是老师的回应常常是:不逼不行的。
于是,我就常常直接介入,告诉老师,别想看总彩排了。根本就还没成形。然后老师就会很担心的看着我,行吗?我就说:相信我,相信学生,一定行的。
不说相信我,如果只是说“相信学生”,恐怕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万一搞砸,(我)怎么跟校方交代?”
我想老师在说这句话时,顾虑的是“我”?还是”校方“?那学生呢?
最后,往往,学生总没有让自己失望。
如果为师者对学生没有信心的话,那么学生如何肯定自己呢?
这两个演出,真的做得很开心,虽然有点辛苦。
但是,他们都是可爱的。
而我,也学了很多。从老师的身上我看到,相信,需要
很开放的心胸,
很宽厚的肩膀,
很稳定的脚步,
很坚定的意志。
我还差得远。还在学习如何相信。
今年,南初和淡初演出,我都挺满意。做了几年的戏剧咨询的工作,特别是南初,他们的运作能力已经大大提升。我也能在一个比较有系统的环境里,更挑战学生,也能教导更多的剧场的运作的可能性。
至于淡初,系统很不完善,负责的学生却很拼。不认输。所以我就能够帮得更多。
说到底,演出能不能做的好,跟学生的学习心态很有关系。当然,有天分的,上手较快,但是如果学习态度很差,那我什么都做不到。
现在学生的学业也越来越繁重,使到他们在做演出时,两者兼顾,辛苦非常。
这里,老师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
过程。
常常发现,当剧组进入场地彩排,老师迫不及待的要看“总彩排”,好让他们能安心。但是,常常被催着要总彩排,灯光,音乐,后台的配搭根本就没做好,总彩排做出来,乱七八糟的,学生一定被骂。我常常介入,告诉老师,不要这么急迫,欲速则不达。但是老师的回应常常是:不逼不行的。
于是,我就常常直接介入,告诉老师,别想看总彩排了。根本就还没成形。然后老师就会很担心的看着我,行吗?我就说:相信我,相信学生,一定行的。
不说相信我,如果只是说“相信学生”,恐怕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万一搞砸,(我)怎么跟校方交代?”
我想老师在说这句话时,顾虑的是“我”?还是”校方“?那学生呢?
最后,往往,学生总没有让自己失望。
如果为师者对学生没有信心的话,那么学生如何肯定自己呢?
这两个演出,真的做得很开心,虽然有点辛苦。
但是,他们都是可爱的。
而我,也学了很多。从老师的身上我看到,相信,需要
很开放的心胸,
很宽厚的肩膀,
很稳定的脚步,
很坚定的意志。
我还差得远。还在学习如何相信。
Selamat的消失
昨晚收到这样的传单。
政府在解释他们分发的红利和补贴,说是和新加坡人分享成果。
但是,这样的成果是属于新加坡人的,政府只是受委托的监管者,勿须把自己说成是多么的英明和仁慈。
不知道是不是全新加坡都收到。这么大手笔的宣传,每家每户都有,而且,迫不及待的让大家知道,更要大家知道的一清二楚。
可是,Mas Selamat事件,政府只做选择性,非关利害的回答。
然后,媒体,也选择了沉默。在早报,就没看到记者访问社群对于政府的解释到底满不满意。当然,到了红利一分发,可想,必然歌颂一番。
同时,又看到政府对于美国的经济衰退做出忧心的说话。记得才几个月前,才说我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嘛。
我妄自推测:赶快把大家注意力引到经济课题。然后,“失忆症”的病毒,又会蔓延全岛。Mas Selamat慢慢的就消失。这次,消失得更彻底。
只是这次的消失,不需要:
一个没加上格栅的窗口;
两台未能操作的监视摄像机;
7卷厕纸;
电影“卧虎藏龙”式的飞檐走壁(不知道当时Mas在跳上屋檐时,是否也有配乐)
还有。。。
一群(不知道多少个,因为报告没说)
尽忠职守,但是却视而不见厕所门被关上的警卫。
这次Selamat (巫语,意安全)的消失 ,
需要的是:我们的30亿元。不贵,反正早就说好要给的,根本就没再动用更多的预算。(就象追捕Mas Selamat, 内政群英果然是财经高手,同样也没多花半分钱,真感激他们能如此的开源节流。)
但是,却同时让很多人,安心睡觉。
当然也希望,下次大选,能安然度过。
至于薪水,哈哈,心安,理得嘛!
Tuesday, April 29, 2008
《补天》的第一感动
今早开始为八月的《补天》计划遴选乐龄演员。
《补天》计划探讨的是环保和再循环的课题。乐龄人士虽然已经退休,决不可以把他们当成“待为报销”的“逾期”资源。乐龄人士如果愿意运用他们(她)的经验、知识、时间、能量就是一种“再循环”的概念,并能创造和引导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说说今天的遴选过程。先是通过表演自我介绍,然后助导WJ就带领乐龄演员热身,随着,要他们从生活中选出四个动作,把四个动作串起,然后配合我们选的tango音乐把动作变成一个演出。做完了一两次,再叫乐龄演员把生活的体会,生活的质感融入动作。
来的乐龄演员,对这样的活动都很陌生。可是,当WJ在解释和带领活动时,看着他们专心的样子,真让人感动。然后在进行创作时,他们很用心的想,然后羞涩的尝试,随着看着我们,害怕夹杂着期许。反复的做了几遍后,再加上他们独特的生活质感,普通的动作如凉衣服,都显得尤其的美,分外感人。我看了真的好喜欢他们。好喜欢他们的动作。他们的用心,真的很迷人。
我很期盼可以快快排戏,跟他们一起创作。
突然间,觉得压力大了。
但是,好开心有这样的压力。
《补天》计划探讨的是环保和再循环的课题。乐龄人士虽然已经退休,决不可以把他们当成“待为报销”的“逾期”资源。乐龄人士如果愿意运用他们(她)的经验、知识、时间、能量就是一种“再循环”的概念,并能创造和引导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说说今天的遴选过程。先是通过表演自我介绍,然后助导WJ就带领乐龄演员热身,随着,要他们从生活中选出四个动作,把四个动作串起,然后配合我们选的tango音乐把动作变成一个演出。做完了一两次,再叫乐龄演员把生活的体会,生活的质感融入动作。
来的乐龄演员,对这样的活动都很陌生。可是,当WJ在解释和带领活动时,看着他们专心的样子,真让人感动。然后在进行创作时,他们很用心的想,然后羞涩的尝试,随着看着我们,害怕夹杂着期许。反复的做了几遍后,再加上他们独特的生活质感,普通的动作如凉衣服,都显得尤其的美,分外感人。我看了真的好喜欢他们。好喜欢他们的动作。他们的用心,真的很迷人。
我很期盼可以快快排戏,跟他们一起创作。
突然间,觉得压力大了。
但是,好开心有这样的压力。
Sunday, April 20, 2008
不能推卸的责任: Mas Selamat
明天政府就会公布Mas Selamat调查团的发现。
几位议员都声明说,“当前要务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应该往前看”。
这样的论述,让我不安。在这件事上,在政治里,在民主的体制里,责任绝对是首要的。通过了投票,我们把责任委托了政府为我们代理一些事务,所以我们绝对有权力也必须追究责任。
所以,政府和人们在逃马事件中,需要关注的是:责任的追究,和研究如何制止事情不会再发生。这两件事是一个bundle,缺一都不可。
我期待总理如何解释政府将如何对这起事件负起责任的问题,和政府如何看待这样的责任。
几位议员都声明说,“当前要务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应该往前看”。
这样的论述,让我不安。在这件事上,在政治里,在民主的体制里,责任绝对是首要的。通过了投票,我们把责任委托了政府为我们代理一些事务,所以我们绝对有权力也必须追究责任。
所以,政府和人们在逃马事件中,需要关注的是:责任的追究,和研究如何制止事情不会再发生。这两件事是一个bundle,缺一都不可。
我期待总理如何解释政府将如何对这起事件负起责任的问题,和政府如何看待这样的责任。
Thursday, April 17, 2008
设计死了
今天收到了这个包裹。是某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首届学生的设计作品的宣传。设计得还不错。打开后,里面是:
仔细看,装卡片的盒子设计的比卡片来得大。因为这样,就在盒子内的一侧,加了一个装置(白色的纸制条状),缩小盒子的宽度,放进卡片时,大小正好。
可是,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其实仔细一看,盒子的宽度还是可以缩小的,卡片要拿出来也会很方便。但是,如果缩小了,就放不了DVD。这样的话,问题出在那里呢?是设计的基本概念吧。因为,最终,加入了那个白色条状,也解决不了设计的问题,而且还浪费了更多的资源。
现在,新加坡越来越注重设计。而设计师当然也竭尽所能,要表现她(他)最有创意的一面。但是,一个好的设计也要照顾到资源的运用吧。如果就为了表达设计的概念,而乱用资源,那么,这样的设计到底好在那里?表达创意不只是表达自己。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表达的话,那么,把这个创意留给自己。因为你的创意没有利他,忘了对其他人,对地球负责。
前天读到设计大师Philippe Starck 抱怨对设计厌倦,并宣布将在两年内引退:
"I was a producer of materiality and I am ashamed of this fact. Everything I designed was unnecessary. I want to find a new way of expressing myself... design is a dreadful form of expression. In future there will be no more designers. The designers of the future will be personal coach, the gym trainer, the diet consultant."
鬼才就是鬼才。能看得透。
因为”看到“设计的”钱“途无限,而大肆鼓吹设计的新加坡政府,如果听到了鬼才的话,会不会重新思考如何鼓吹更有循环,更绿色的设计吗?
Sunday, April 13, 2008
大时代的修女
这个周末又生病了。
星期六晚上,回到家,发烧了。想睡觉又睡不着。于是,又吃了剩下的咳嗽药。哈哈,真的把咳嗽药当成安眠药。果真有效,一睡到天明。
但是,星期天,我还是断断续续的发烧,胸口也是很紧,呼吸也不怎么顺畅。
所以,整天什么都没做到。
倒是在星期六,因为和N校的学生讨论剧本,而发现了N校的一些有趣的历史。原来,N校的第一个校舍,本是一间旅店 Hotel Van Dyke。1931年,在市区里的一教堂里的修女决定要创办学校时,发现近邻的旅店变成了风月场所。为了让学生在好的环境学习,修女就干脆把旅店给买下来当校舍。很精彩吧。修女的钱是那里来的?买下一间旅馆啊,那需要多少钱啊!修女们是怎么跟旅馆达到协议?风月场所里的人呢?没有了这间旅馆,她们迁到那里去呢,她们的生活怎么办了呢?
我在想,这些修女们真的是很了不起。做起决定来,是多么的大气,听起来也尤其的侠义凛然。可能真的是,大时代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现在,在这个小时代,恐怕还听不到这样的故事。再看看自己的生活,也仅是絮叨生病点滴,聊以自慰。
但是,新加坡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被发现。
星期六晚上,回到家,发烧了。想睡觉又睡不着。于是,又吃了剩下的咳嗽药。哈哈,真的把咳嗽药当成安眠药。果真有效,一睡到天明。
但是,星期天,我还是断断续续的发烧,胸口也是很紧,呼吸也不怎么顺畅。
所以,整天什么都没做到。
倒是在星期六,因为和N校的学生讨论剧本,而发现了N校的一些有趣的历史。原来,N校的第一个校舍,本是一间旅店 Hotel Van Dyke。1931年,在市区里的一教堂里的修女决定要创办学校时,发现近邻的旅店变成了风月场所。为了让学生在好的环境学习,修女就干脆把旅店给买下来当校舍。很精彩吧。修女的钱是那里来的?买下一间旅馆啊,那需要多少钱啊!修女们是怎么跟旅馆达到协议?风月场所里的人呢?没有了这间旅馆,她们迁到那里去呢,她们的生活怎么办了呢?
我在想,这些修女们真的是很了不起。做起决定来,是多么的大气,听起来也尤其的侠义凛然。可能真的是,大时代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现在,在这个小时代,恐怕还听不到这样的故事。再看看自己的生活,也仅是絮叨生病点滴,聊以自慰。
但是,新加坡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被发现。
Wednesday, April 09, 2008
你好吗?
亲爱的M,
昨晚睡不着,重看电影《情书》。
只看了下半段,还是感动不已。
三年了,博子还是很思念因爬山而意外死亡的藤井树。来到爱人出事的山峰下,站在苍白的雪地上,博子对着远处的山峰,对着热切思念的爱人藤井坠死的地方,喊着:
“你好吗?我很好!
你好吗?我很好!“
但是,博子也知道,其实,深爱的人,心中根本就没有她。博子只是藤井暗恋的对象的一个替代。满地白雪,面对如此苍白的爱情,博子的嘶喊,是把心里的抑郁释放,也是告别了对藤井的不舍。
藤井暗恋的对象,也跟他有一样的名字,也叫藤井树,是同班同学。藤井对阿树的感情是那么的安静。藤井君总爱借没人看的书籍。在图书借阅卡上,一张一张的填上“藤井树”,一张张无言的思恋。图书馆员阿树也没察觉,其实藤井写的既是自己的名字,也是阿树。一个名字,千般思恋,万般渴望。
藤井借了最后一本书,在阅读卡后面画了阿树的画像,还亲手交给阿树,要阿树帮他还书。可是阿树没有看到背后的画像。
那本书是:追忆似水年华。
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
我去北海道,也问了这个问题。
但是没有答案。
昨晚睡不着,重看电影《情书》。
只看了下半段,还是感动不已。
三年了,博子还是很思念因爬山而意外死亡的藤井树。来到爱人出事的山峰下,站在苍白的雪地上,博子对着远处的山峰,对着热切思念的爱人藤井坠死的地方,喊着:
“你好吗?我很好!
你好吗?我很好!“
但是,博子也知道,其实,深爱的人,心中根本就没有她。博子只是藤井暗恋的对象的一个替代。满地白雪,面对如此苍白的爱情,博子的嘶喊,是把心里的抑郁释放,也是告别了对藤井的不舍。
藤井暗恋的对象,也跟他有一样的名字,也叫藤井树,是同班同学。藤井对阿树的感情是那么的安静。藤井君总爱借没人看的书籍。在图书借阅卡上,一张一张的填上“藤井树”,一张张无言的思恋。图书馆员阿树也没察觉,其实藤井写的既是自己的名字,也是阿树。一个名字,千般思恋,万般渴望。
藤井借了最后一本书,在阅读卡后面画了阿树的画像,还亲手交给阿树,要阿树帮他还书。可是阿树没有看到背后的画像。
那本书是:追忆似水年华。
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
我去北海道,也问了这个问题。
但是没有答案。
Tuesday, April 08, 2008
胡杨树
有这么一种树。
它生在沙漠干旱地带。
有一千年的岁数。
死后,又能屹立不倒一千年。
倒下,须一千年方才腐蚀。
三千年的不死老树。
而这三千年,继续为沙漠带来绿意。
也滋养了其他的植物。
它的名字也很好听。
胡杨树。胡, 少数,特例。杨,飘逸。放在一起,给人一种傲气,也透出灵气。
听说连叶子也特别。年纪轻的,叶子窄长。年纪大的,宽并厚实。
很想见见它,跟它打个招呼。听它说说沙漠的风光,听它说,岁月的容貌。毕竟,它已看过岁月三千年。
胡杨树。
它生在沙漠干旱地带。
有一千年的岁数。
死后,又能屹立不倒一千年。
倒下,须一千年方才腐蚀。
三千年的不死老树。
而这三千年,继续为沙漠带来绿意。
也滋养了其他的植物。
它的名字也很好听。
胡杨树。胡, 少数,特例。杨,飘逸。放在一起,给人一种傲气,也透出灵气。
听说连叶子也特别。年纪轻的,叶子窄长。年纪大的,宽并厚实。
很想见见它,跟它打个招呼。听它说说沙漠的风光,听它说,岁月的容貌。毕竟,它已看过岁月三千年。
胡杨树。
Saturday, April 05, 2008
Don't Give Up
刚刚回覆一些访问题。
最后一题是:What advice will you give to young artists in Singapore, especially theatre practitioners?
我的回答是:Don't Give Up.
没什么会比放弃,还来得让人觉得颓丧。只要不放弃,剧场的工作是艰难,薪水是少,但是,是开心的,是愉快的。我不想人家对剧场的人的印象是:剧场的人都很辛苦,很痛苦。这样的话,还有谁会来剧场工作?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做剧场这么久,是辛苦,但是不痛苦。而且是很快乐。
我有个愿望,希望能做到。
戏剧盒一定要让人家觉得做剧场是很开心的。
想在剧场工作的人,告诉你,你是个播种的人:当你在播种时,它让你思考, 让你不停的挖掘自我,让你不断的探索,让你对关心他人,让你关心社会,让你关心环境,让你对明天充满了希望--因为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着你去问。
当然,看戏的观众,也会得到一样丰盛的果实。
你看,做戏,利人,最后也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一题是:What advice will you give to young artists in Singapore, especially theatre practitioners?
我的回答是:Don't Give Up.
没什么会比放弃,还来得让人觉得颓丧。只要不放弃,剧场的工作是艰难,薪水是少,但是,是开心的,是愉快的。我不想人家对剧场的人的印象是:剧场的人都很辛苦,很痛苦。这样的话,还有谁会来剧场工作?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做剧场这么久,是辛苦,但是不痛苦。而且是很快乐。
我有个愿望,希望能做到。
戏剧盒一定要让人家觉得做剧场是很开心的。
想在剧场工作的人,告诉你,你是个播种的人:当你在播种时,它让你思考, 让你不停的挖掘自我,让你不断的探索,让你对关心他人,让你关心社会,让你关心环境,让你对明天充满了希望--因为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着你去问。
当然,看戏的观众,也会得到一样丰盛的果实。
你看,做戏,利人,最后也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Thursday, April 03, 2008
晚安
Dear M,
生病了。看医生,拿药。最喜欢的是咳嗽药。因为,咳嗽药吃了,会让人混混沌沌的,想睡觉。
在混沌的时候,脑袋了开始有了很多的幻想。就像嗑了毒品的样子。哈哈。
但最重要的是,让我补足睡眠。但也因为这样,工作进度受影响。
不管了。
真的很想睡。
晚安。
生病了。看医生,拿药。最喜欢的是咳嗽药。因为,咳嗽药吃了,会让人混混沌沌的,想睡觉。
在混沌的时候,脑袋了开始有了很多的幻想。就像嗑了毒品的样子。哈哈。
但最重要的是,让我补足睡眠。但也因为这样,工作进度受影响。
不管了。
真的很想睡。
晚安。
Monday, March 31, 2008
地球一小时
3月29日。星期六。
在新加坡。
为了今年9月28日举办的世界首个一级方程式夜间公路赛车,主办当局在政府大厦草场前的圣安德烈路测试夜间赛使用的照明系统。这种系统能放射高达3000 lux level的亮度,使置身场内的人仿佛有一种白天的感觉。这种投影灯比体育场的照明度强上约4倍。在测试期间,只用了16盏投影灯。进行正式比赛时,则会运用1500盏。测试从3月29日至4月6日。
在同一天, 全世界数百个城市。
全球数百个城市,都在当地时间八点,为环保熄灯一小时,以唤醒人们对气候暖化的注意。据报道,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的近370个城市和小镇响应 Earth Hour的运动。
两则新闻都在同一天。本来也不怎么注意F1,但是因为要领导R校的学生通过戏剧探讨F1如何影响新加坡人的生活,这几天都在思考和阅读有关F1的材料。可是,发现,对于F1,媒体和舆论都是一致的拥护,即使有任何的疑虑,都是轻描淡写。星期天一早翻开报纸,却发现了这样的反讽。
一年多前,‘综合娱乐城’引起的激烈讨论,可是,到了最终大家发现一切都是枉然;因为政府早已有了决定,讨论只是提供人民一个抒发的管道。这一切只是当权编导,人民配合演出的民主秀。最终,政府的决定是最理智的,最有智慧的。原来,一切都是“空转”。在空转之后,留下的是无助和挫败感。或许因为这样,新加坡人都患了”综合娱乐城民主秀后疲劳症“。当F1公布后,民间没有太多的反应,对于F1的正负面影响都没有象IR那时,做很多的反思。主要媒体也随着官方的话语眉飞色舞,报道了这项计划,霎时,F1成为了一个正面的旅游品牌,提高新加坡声望的良方,人民似乎也热烈欢迎它的到来。
希望这样的疲劳只是暂时的,只要不是麻木。
在新加坡。
为了今年9月28日举办的世界首个一级方程式夜间公路赛车,主办当局在政府大厦草场前的圣安德烈路测试夜间赛使用的照明系统。这种系统能放射高达3000 lux level的亮度,使置身场内的人仿佛有一种白天的感觉。这种投影灯比体育场的照明度强上约4倍。在测试期间,只用了16盏投影灯。进行正式比赛时,则会运用1500盏。测试从3月29日至4月6日。
在同一天, 全世界数百个城市。
全球数百个城市,都在当地时间八点,为环保熄灯一小时,以唤醒人们对气候暖化的注意。据报道,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的近370个城市和小镇响应 Earth Hour的运动。
两则新闻都在同一天。本来也不怎么注意F1,但是因为要领导R校的学生通过戏剧探讨F1如何影响新加坡人的生活,这几天都在思考和阅读有关F1的材料。可是,发现,对于F1,媒体和舆论都是一致的拥护,即使有任何的疑虑,都是轻描淡写。星期天一早翻开报纸,却发现了这样的反讽。
一年多前,‘综合娱乐城’引起的激烈讨论,可是,到了最终大家发现一切都是枉然;因为政府早已有了决定,讨论只是提供人民一个抒发的管道。这一切只是当权编导,人民配合演出的民主秀。最终,政府的决定是最理智的,最有智慧的。原来,一切都是“空转”。在空转之后,留下的是无助和挫败感。或许因为这样,新加坡人都患了”综合娱乐城民主秀后疲劳症“。当F1公布后,民间没有太多的反应,对于F1的正负面影响都没有象IR那时,做很多的反思。主要媒体也随着官方的话语眉飞色舞,报道了这项计划,霎时,F1成为了一个正面的旅游品牌,提高新加坡声望的良方,人民似乎也热烈欢迎它的到来。
希望这样的疲劳只是暂时的,只要不是麻木。
Sunday, March 30, 2008
轻
今天下午收到艺术理事会的来信:剧团获得重点栽培,一次过得到两年的津贴,数额也往年多了一倍。当然,因为以往也不是拿到很多,所以,加多一倍的数额,虽是可观,但其实,也不够的。
N在离开剧团前,知道她5年的努力,终于有成果了,会不会喜悲交加?五年前,她加入时,我们连常年津贴都拿不到。然后常常入不敷出。5年的努力,我们不再年年亏损,创作也保持水准,现在,更被‘擢升'。N辛苦了。当然,除了N,还有HL, JO, R, SS他们的努力,不离不弃。
剧团转全职九年,现在终于稳定了,当然前路还是崎岖不平的。
我坐在椅子上,突然呼了一口气。感觉担子好像松了。但是,又感到害怕。
我拍拍自己的肩膀。然后,又开始准备下午的编剧课。我不敢让自己庆祝。当然,也因为没人在身旁和我庆祝。但是,我害怕自己松懈了,然后就不再有力气继续。其实我真的很累了。我在写着笔记,然后,更觉得肩膀越来越僵硬。是疲累,也是紧张。
然后决定发短讯给大家,谢谢大家。
发完,更慌了。
看着桌子上的信件,我很想告诉自己,“可以休息了“,但是没有说出口。
看了看时间,四点了。上课了。
我收拾了东西,上楼去。
肩膀和背部还是一样的痛。脚步却放轻。
N在离开剧团前,知道她5年的努力,终于有成果了,会不会喜悲交加?五年前,她加入时,我们连常年津贴都拿不到。然后常常入不敷出。5年的努力,我们不再年年亏损,创作也保持水准,现在,更被‘擢升'。N辛苦了。当然,除了N,还有HL, JO, R, SS他们的努力,不离不弃。
剧团转全职九年,现在终于稳定了,当然前路还是崎岖不平的。
我坐在椅子上,突然呼了一口气。感觉担子好像松了。但是,又感到害怕。
我拍拍自己的肩膀。然后,又开始准备下午的编剧课。我不敢让自己庆祝。当然,也因为没人在身旁和我庆祝。但是,我害怕自己松懈了,然后就不再有力气继续。其实我真的很累了。我在写着笔记,然后,更觉得肩膀越来越僵硬。是疲累,也是紧张。
然后决定发短讯给大家,谢谢大家。
发完,更慌了。
看着桌子上的信件,我很想告诉自己,“可以休息了“,但是没有说出口。
看了看时间,四点了。上课了。
我收拾了东西,上楼去。
肩膀和背部还是一样的痛。脚步却放轻。
Tuesday, March 25, 2008
最愉快的伤感
亲爱的M,
又有人要离开了。
每每如此,我就很颓丧。虽然总安慰自己。剧团要二十年了,看着来了又走的人,我是这二十年来,唯一还在的。
N为戏剧盒做了很多。没有她,没有现在的戏剧盒。虽然她不是最好的人选,但是她从没放弃,即使不喜欢一些工作,她总硬逼自己去完成。几次因为工作上带来的困扰而落泪,看了我很心疼。
那天N也是含着泪的向我辞职。我不想说可以。但是,我也不忍心说不可以。毕竟,她已背负了这个担子3年了。也很辛苦了。
然后昨天,也是N在剧团的最后一个星期,她跟我说:”你要习惯我将不是剧团的未来。所以,你要习惯开始多跟新的同事沟通。“
我听了,心很痛。其实,我很早就在做调适。当然,习惯是需要时间来忘记的。
然后她又说:”记得,我不会在了。所以,你有什么东西,你要跟新同事商量,不是我。“
然后我很想笑。原来,她也在调适。她要我们帮她调适。
”是的,N, 我会叫大家不再理你。我会叫大家忘了你。我会叫戏剧盒的未来因为你的不在,而越走越远。哈哈。“
其实,N知道的,大家会记住她的。因为,现在的戏剧盒是N和大家一起打拼出来的。
我也知道N觉得好象丢下了大家。
"是的,你是丢下了我们。但是,我没有不开心。我没有生气。"
这次的别离,是我最愉快的伤感。
M, 或许我已经懂得怎么处理生离吧。其实,我向来都比较注重死别。以往在处理别离的时候,总是搞到乱七八糟,最后两败俱伤,心累到病倒。
我深深的祝福N,并希望她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宅女。哈哈。
M,晚安。
又有人要离开了。
每每如此,我就很颓丧。虽然总安慰自己。剧团要二十年了,看着来了又走的人,我是这二十年来,唯一还在的。
N为戏剧盒做了很多。没有她,没有现在的戏剧盒。虽然她不是最好的人选,但是她从没放弃,即使不喜欢一些工作,她总硬逼自己去完成。几次因为工作上带来的困扰而落泪,看了我很心疼。
那天N也是含着泪的向我辞职。我不想说可以。但是,我也不忍心说不可以。毕竟,她已背负了这个担子3年了。也很辛苦了。
然后昨天,也是N在剧团的最后一个星期,她跟我说:”你要习惯我将不是剧团的未来。所以,你要习惯开始多跟新的同事沟通。“
我听了,心很痛。其实,我很早就在做调适。当然,习惯是需要时间来忘记的。
然后她又说:”记得,我不会在了。所以,你有什么东西,你要跟新同事商量,不是我。“
然后我很想笑。原来,她也在调适。她要我们帮她调适。
”是的,N, 我会叫大家不再理你。我会叫大家忘了你。我会叫戏剧盒的未来因为你的不在,而越走越远。哈哈。“
其实,N知道的,大家会记住她的。因为,现在的戏剧盒是N和大家一起打拼出来的。
我也知道N觉得好象丢下了大家。
"是的,你是丢下了我们。但是,我没有不开心。我没有生气。"
这次的别离,是我最愉快的伤感。
M, 或许我已经懂得怎么处理生离吧。其实,我向来都比较注重死别。以往在处理别离的时候,总是搞到乱七八糟,最后两败俱伤,心累到病倒。
我深深的祝福N,并希望她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宅女。哈哈。
M,晚安。
Monday, March 24, 2008
Walking without Arriving
很美妙的说法。
在读Thich Nhat Hanh。他说:当你在做一件事,应该感到快乐。如果不感到快乐,就是做的方式有问题,去寻找可以让自己在做那件事情会觉得快乐的方式吧。
因为快乐,所以行走就是快乐,根本不需要有终点。
学习如斯。如果学习是为了成就,学习怎么会带来快乐?时刻都在计较学习带来的利益,时刻都在想像未来的成就,得失心如此的重,最终,恐怕学到的,只是知识表层的灿丽,而漠视了内层的智慧。
Walking without Arriving.
是的,无尽头的行走。
这生,仿佛也无尽无终。
在读Thich Nhat Hanh。他说:当你在做一件事,应该感到快乐。如果不感到快乐,就是做的方式有问题,去寻找可以让自己在做那件事情会觉得快乐的方式吧。
因为快乐,所以行走就是快乐,根本不需要有终点。
学习如斯。如果学习是为了成就,学习怎么会带来快乐?时刻都在计较学习带来的利益,时刻都在想像未来的成就,得失心如此的重,最终,恐怕学到的,只是知识表层的灿丽,而漠视了内层的智慧。
Walking without Arriving.
是的,无尽头的行走。
这生,仿佛也无尽无终。
Friday, March 07, 2008
遇见Litost
今早回剧团时,听着文鸿在1003推荐可以在堵塞的旅程上听的好歌。其中一首是孙燕姿的《遇见》。我想到了上海。
去年六月,去上海开会和遴选《漂移》的演员。三天的行程非常的紧迫。和很多的演员做工作坊,谈话,听着许多的故事,想像着上海的生活脉动,反思新加坡的急速变化。整个人是混混沌沌的。
到了要回去的那一天,中午还有几个小时空着,就想去上海的什么地方逛逛。我走出饭店,想想要去那里,却又想不到可以去那里。这已经是我第5次到上海。也不是说我对上海是了如反掌,而是突然,在那个都市里,有一种何去何从的感觉。心里觉得就只是个城市,和新加坡也没两样。感觉也想周末在新加坡也常常有何去何从的感觉。
实在没有想法了,就想说到上海书城去买书吧。在书局逛了一圈,还是觉得无聊,于是就到外头找吃的。
上海的福州路是很繁忙。走在络绎不绝的人群中,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周围的建筑物,熟悉是城市人的脸孔,从他们的脸孔看到自己的孤独。我觉得无可侍从。然后就在那一刹那,听到了店铺播放得很大声的《遇见》。我认得是孙燕姿的歌。我对孙燕姿的歌不很熟,对这首歌有印象是因为戏剧盒的同事曾在karaoke唱过。
也在那一刹那,我突然觉得很感动。孙燕姿的歌声真的很温暖。
Litost。
然后,眼眶泛泪。可是,下意识的知道,这是多么Kitsch。但是我却也享受能在异乡通过孙燕姿遇见了litost。
那天开始,一听到这首歌,一听到孙燕姿,我就想起上海,想起litost。
去年六月,去上海开会和遴选《漂移》的演员。三天的行程非常的紧迫。和很多的演员做工作坊,谈话,听着许多的故事,想像着上海的生活脉动,反思新加坡的急速变化。整个人是混混沌沌的。
到了要回去的那一天,中午还有几个小时空着,就想去上海的什么地方逛逛。我走出饭店,想想要去那里,却又想不到可以去那里。这已经是我第5次到上海。也不是说我对上海是了如反掌,而是突然,在那个都市里,有一种何去何从的感觉。心里觉得就只是个城市,和新加坡也没两样。感觉也想周末在新加坡也常常有何去何从的感觉。
实在没有想法了,就想说到上海书城去买书吧。在书局逛了一圈,还是觉得无聊,于是就到外头找吃的。
上海的福州路是很繁忙。走在络绎不绝的人群中,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周围的建筑物,熟悉是城市人的脸孔,从他们的脸孔看到自己的孤独。我觉得无可侍从。然后就在那一刹那,听到了店铺播放得很大声的《遇见》。我认得是孙燕姿的歌。我对孙燕姿的歌不很熟,对这首歌有印象是因为戏剧盒的同事曾在karaoke唱过。
也在那一刹那,我突然觉得很感动。孙燕姿的歌声真的很温暖。
Litost。
然后,眼眶泛泪。可是,下意识的知道,这是多么Kitsch。但是我却也享受能在异乡通过孙燕姿遇见了litost。
那天开始,一听到这首歌,一听到孙燕姿,我就想起上海,想起litost。
Wednesday, February 27, 2008
过于喧嚣的孤独
这两天,让我情绪波动不已的是这则事件。
农历年廿八的香港,书店老板因为叠得高起的书本塌下,压死了他。没人知道,直到两个礼拜后,因为臭味,才被人发现。书店老板罗志华,是个都市神话,都市隐士。有关他的事迹,可看这个Link: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304617&group_id=303
梁文道的悼文标题出自Bohmeil Hral 的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当时,读到这则消息。感到很悲哀。文人的孤独,让我觉得心被完全掏空,但掏空后,仿佛又听到虚无里的喧嚣。很不安。
我想在新加坡发生这样的事,也不会出奇。现在我们流行说文化产业,推崇为文化产业增值。但是,在这里,产业的价值必须是能即刻兑现的,并能即刻得到回收。文化创造者,如果能把握住这样的游戏规则,不愁没有空间。可是,文化的耕耘者,却不会有这样的待遇。因为只要还未能看到回收,恐怕,没有人会理睬。反正,就让市场来决定它的价值吧。市场就是一切的决裁者。书店的生死,文物的去留,建筑物的拆建,环保项目的需供。
青奥要在新加坡主办了。我们又有机会展现我们的实力。在全民一心的时候,我希望我们不要迷失相信,展现国家的组织能力,激奋人心的体育竞争,久能让新加坡人有更大的认同感。。因为,如果没有文化(不管深厚浅薄)的后盾,喧嚣之后,恐怕不能承担巨大的孤独感。
我突然想起英培安的书局。他也是苦苦的守着。有时经过,我总会要去买一两本书,不管我是需要否。我可能不会读这本书。这本书很可能会孤独的倚坐在我的书架上。但是,我允诺,我会在深夜里,细细聆听它在孤独里的喧嚣。
农历年廿八的香港,书店老板因为叠得高起的书本塌下,压死了他。没人知道,直到两个礼拜后,因为臭味,才被人发现。书店老板罗志华,是个都市神话,都市隐士。有关他的事迹,可看这个Link: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304617&group_id=303
梁文道的悼文标题出自Bohmeil Hral 的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当时,读到这则消息。感到很悲哀。文人的孤独,让我觉得心被完全掏空,但掏空后,仿佛又听到虚无里的喧嚣。很不安。
我想在新加坡发生这样的事,也不会出奇。现在我们流行说文化产业,推崇为文化产业增值。但是,在这里,产业的价值必须是能即刻兑现的,并能即刻得到回收。文化创造者,如果能把握住这样的游戏规则,不愁没有空间。可是,文化的耕耘者,却不会有这样的待遇。因为只要还未能看到回收,恐怕,没有人会理睬。反正,就让市场来决定它的价值吧。市场就是一切的决裁者。书店的生死,文物的去留,建筑物的拆建,环保项目的需供。
青奥要在新加坡主办了。我们又有机会展现我们的实力。在全民一心的时候,我希望我们不要迷失相信,展现国家的组织能力,激奋人心的体育竞争,久能让新加坡人有更大的认同感。。因为,如果没有文化(不管深厚浅薄)的后盾,喧嚣之后,恐怕不能承担巨大的孤独感。
我突然想起英培安的书局。他也是苦苦的守着。有时经过,我总会要去买一两本书,不管我是需要否。我可能不会读这本书。这本书很可能会孤独的倚坐在我的书架上。但是,我允诺,我会在深夜里,细细聆听它在孤独里的喧嚣。
Tuesday, February 26, 2008
砌一栋安全的危楼:与自己恋恋絮语
上个星期六,受邀去南大中文系讲座,题目是:导演的工作-砌一栋安全的危楼。
早上十点,还有大概十多位同学出席,心里觉得很窝心。
这是第一次讲关于自己的导演创作。很少这么的Personal。记得在义安上课时,我都会以第三人称来谈“郭庆亮和戏剧盒”。
当天,出席者都很有心。问的问题也很好。有一位(我以前NIE的学生)她问了我一个很好很好的问题:“谈谈你和你的观众的关系。”
我回答那位提问的同学:在社区里,我和观众是在做一个对话,一个论坛。公开的,坦诚的。在剧场里,我则是在和观众耳语-恋恋絮语。说完了,我就很喜欢这个答案。其实我很早以前都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没有一个像样的说法。
我有两种很不同的创作。一种是社区剧场。一种是我在正规剧场里的探索。社区剧场的观众去看我在剧场里的探索,会觉得很莫名其妙,可能也看不出是出自同一个人吧。如果说,作品是创作者的投射,那么,我的剧场生命,就投射出两种迥然不同的我。
我常说,常谈的,是社区剧场的我。
我的探索作品,则很少谈。其实,我很清楚那是因为我知道,我的探索作品,碰触的都是我更为私人的一面;我的一切都隐藏在我的探索作品,而当作品跟观众见面时,因为作品的隐晦,所以,能听到我的耳语,就是有心人,所以,在剧场里,我真的是在与有心人恋恋絮语。
当然,我很想认识这些有心人,但是又怕见到他们,又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很矛盾,好象见到另一个自己,我觉得害怕。
可是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以后的作品,会更私人了,而且我更不想回避。
早上十点,还有大概十多位同学出席,心里觉得很窝心。
这是第一次讲关于自己的导演创作。很少这么的Personal。记得在义安上课时,我都会以第三人称来谈“郭庆亮和戏剧盒”。
当天,出席者都很有心。问的问题也很好。有一位(我以前NIE的学生)她问了我一个很好很好的问题:“谈谈你和你的观众的关系。”
我回答那位提问的同学:在社区里,我和观众是在做一个对话,一个论坛。公开的,坦诚的。在剧场里,我则是在和观众耳语-恋恋絮语。说完了,我就很喜欢这个答案。其实我很早以前都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没有一个像样的说法。
我有两种很不同的创作。一种是社区剧场。一种是我在正规剧场里的探索。社区剧场的观众去看我在剧场里的探索,会觉得很莫名其妙,可能也看不出是出自同一个人吧。如果说,作品是创作者的投射,那么,我的剧场生命,就投射出两种迥然不同的我。
我常说,常谈的,是社区剧场的我。
我的探索作品,则很少谈。其实,我很清楚那是因为我知道,我的探索作品,碰触的都是我更为私人的一面;我的一切都隐藏在我的探索作品,而当作品跟观众见面时,因为作品的隐晦,所以,能听到我的耳语,就是有心人,所以,在剧场里,我真的是在与有心人恋恋絮语。
当然,我很想认识这些有心人,但是又怕见到他们,又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很矛盾,好象见到另一个自己,我觉得害怕。
可是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以后的作品,会更私人了,而且我更不想回避。
Saturday, January 26, 2008
愤怒
年纪越大,越发现,愤怒,其实是很容易的。
因为,愤怒时,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霎时,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的
道理最对。
然后忘了对方。
毕竟在发脾气时,自我
感觉是最强烈的。
觉得自己的心还在跳,还在
加速的跳。
然后觉得,怎么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当然
也不忘记自我感觉
对世界没有亏欠。
愤世嫉俗是很讨人欢喜的。再加上
那一点点的姿态,
然后以最理智的声音,
再背叛自己。
再无理也变成
浪漫的叛逆。
年纪越大,发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更可怕的是,对自己太宽容了。对他人太苛刻了。
对自己宽容,就是允许
自己肆无忌惮,允许
自己做大。
突然记起宝昆的那句话:世界从不亏待或遗忘我们。
做戏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要
太不把自己当回事
因为,愤怒时,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霎时,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的
道理最对。
然后忘了对方。
毕竟在发脾气时,自我
感觉是最强烈的。
觉得自己的心还在跳,还在
加速的跳。
然后觉得,怎么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当然
也不忘记自我感觉
对世界没有亏欠。
愤世嫉俗是很讨人欢喜的。再加上
那一点点的姿态,
然后以最理智的声音,
再背叛自己。
再无理也变成
浪漫的叛逆。
年纪越大,发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更可怕的是,对自己太宽容了。对他人太苛刻了。
对自己宽容,就是允许
自己肆无忌惮,允许
自己做大。
突然记起宝昆的那句话:世界从不亏待或遗忘我们。
做戏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要
太不把自己当回事
Tuesday, January 22, 2008
Subscribe to:
Posts (Atom)